20多年前,他是一名普通的民办教师。他爱这份职业,但是他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因为贫穷,很多农村孩子只得无奈辍学。孩子们那渴求知识的眼神,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一样的贫穷,一样的渴望……
20年后,他是一个锅炉厂的厂长。钱袋子鼓了,但他还是和以前一样,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他要把钱攒着,攒给孩子们,攒给爱读书的孩子们。
大富翁吃素穿旧住小屋
李云广现已近花甲之年,是山东临沂环保锅炉厂的厂长。从小学到高中,他的学习成绩都名列前茅。那时候,李云广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上大学,成为一名教师。然而,两次推荐上大学,李云广都因身体方面的原因落选。
1972年5月,李云广经人介绍,来到邻乡当了一名民办教师。对这份工作,李云广非常满意,然而,在农村,每年都有许多学生因家庭贫困辍学,现实状况让他感到很无奈。李云广记得当时班里一个叫小亮的孩子,很聪明,每次考试都是第一,但仍然因为家贫无法逃脱辍学的命运。李云广永远无法忘记去小亮家家访时的一幕:小亮的父亲干活还没回来,病重的母亲饿得昏过去了,小亮的小弟弟还在母亲怀里找奶喝,不住地啼哭,12岁的小亮正挑着一担水蹒跚走来。李云广无言以对,把身上仅有的2元钱掏出来,让小亮抓紧给母亲请医生。他想起自己儿时上学的艰难,心里很不是滋味。
1980年,借着改革开放的机会,李云广萌生了经商挣钱帮助失学孩子的念头。不久,李云广便不顾家人的反对和亲友的劝阻,怀揣着500元钱正式辞职经商。一开始,李云广搞母猪繁育,因资金少又缺乏经验,他养的小猪死了个精光。为了探索养猪的经验,他蹲在恶臭的猪圈里,一蹲便是三天三夜,观察母猪的生产、生活习惯。后来,在农科所的帮助下,他养猪成功,第一年便获利4000元。他利用这笔钱买了一辆拖拉机和弟弟搞起了运输,当年获利1.2万元。1987年,李云广建成了临沂市首家环保节煤灶厂,在此基础上,他将节煤技术应用到采暖炉、茶水炉上,开发出了一系列新产品,生意越做越红火,李云广成了远近闻名的百万富翁。
有钱了,但李云广并没有像一般有钱人那样阔绰。他一日三餐以素菜为主,一直穿着四五年前的旧衬衣,全家人仍住着不足60平方米的房子。到外地出差,他吃最便宜的快餐,住条件最差的旅馆。许多不了解他的人都说他是囤积居奇的暴发户、吝啬鬼、守财奴。
1997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李云广正和工人师傅们商量着怎么改造炉灶的功能时,突然昏倒在地,送进医院后医生诊断为心肌炎。经过4个多小时的抢救,李云广醒了过来,只见妻子、儿女都陪在身边。当他得知医生给他用的是数千元一支的进口药时,心疼极了,并叮嘱医生,马上换国产药。妻子不解地握着李云广的手,流着泪说:“孩子他爸,你天天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辛辛苦苦挣那么多钱干啥?”李云广无限感慨地回答:“我心里埋着一个未圆的梦呀!”
捐资助学图个心里痛快
随着资金的积累,李云广想,是对20年来的梦想付诸行动的时候了。
他在一份国家权威部门的报告中看到,每年我国新招的大学生中贫困生占20%,特困生占10.5%以上,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各高校也逐步形成了“奖、贷、补、减”的助学体系,可仍有一些贫困的大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特别是当李云广从报纸上看到某省一农民夫妇因儿子考入大学无法支付学费愁得喝药自尽的消息后,他受到了很大震动。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借鉴希望工程的经验,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搞一个“人才工程”,专门帮助那些贫困的大学生。
李云广将这个计划告诉家人,妻子表示理解,儿女们更是支持。当时在临沂师院上学的女儿还建议李云广将这个助学项目设在她的学校。经过调查,李云广得知该校数千名学生大多来自全市九县三区的农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特困生,他们一年四季没有替换的衣服,靠煎饼和咸菜充饥。于是,李云广把厂里盈余的20万元钱拿出来捐给了师范学院。
一名农民,一个30多人的小厂,一次就拿出20万元无偿地捐给学校,使师院的领导深受感动。师院领导反复研究,决定为弘扬这种精神,把这笔钱存起来,设立一个以李云广的名字命名的助学基金会,每年拿出利息资助在校的贫困学生。由此,“李云广助学基金会”正式成立,当年便资助了40名大学生。后来,李云广得知学院专门成立了基金会,又考虑到20万元的基金每年的利息太少,根本解决不了多少问题。于是,他又将家中80万元的存款提出来,再次无偿地捐给了师范学院,充实到了基金里面。这样每年资助的学生就达到了200人左右。
2001年5月11日,当李云广得知临沂师院要改建大学时,他考虑到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生的比例肯定也将大幅增加,100万元的助学基金利息对于一所大学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于是,他再次拿出100万元无偿地捐献给师院,追加到基金里面。此时,“李云广助学基金”已达到200万元,每年救助的学生可达到500余人。此外,李云广还向沂水县王家庄子中学、临沂三中、聊城技校等学校累计捐款近30万元。
2002年11月6日,李云广将一年多来回收的货款凑齐了300万元,再次捐给师范学院。去年6月,李云广为庆祝师范学院65周年校庆,又向师范学院捐款100万元。至此,李云广向师院捐款已达到了600万元,连同向其他中小学的捐款加起来已达到了600多万元,累计帮助1400余名困难学生完成了学业。
师范学院本想奖励李云广一套房子和一辆轿车,但被他断然拒绝。他说:“我捐款是无偿的,啥也不图!如果接受这些奖励,那就成了交换而改变了助学的性质。不行,我啥也不要。”
父母误认为儿子变“傻”了
李云广,这位普普通通的农民,用了20多年的时间,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助学梦想,但他却因此成了人们饭后谈论的“傻子”,被议论为另类富翁。
和李云广并肩奋斗了十几年的弟弟因此另立炉灶。临走时还不理解地对李云广说:“哥,你脑子坏了,怎么能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白白地送给人家呢?”跟随了他十多年的技术员、业务员,因不理解他的这种做法而另谋高就。还有李云广那年迈的父母亲也误以为儿子真的变成“傻子”了,反复劝他到医院检查。还有几位亲友从李云广这里借走了钱却不肯还,每次催款,他们总是嘲讽地说:“你有那么多钱捐给别人,我们借的这点钱算得了什么?”更让人难堪的是,当李云广走到大街上,许多认识他的人都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打量着他。还有许多不认识李云广的人,好奇地跑到工厂来看他长得是啥模样,让他十分尴尬。最令李云广难过的是学校里有的教师也都对这笔捐款疑虑重重。为此,李云广请兰山公证处对这笔捐款进行了公证,从而以法律的形式证明了这笔款完全是他无偿捐给师院的。
虽然有人对李云广的行为不理解,但更多的人对他的行为给予了肯定和赞美。比如,师范学院和社会各界给了李云广许多珍贵的荣誉,先是批准他加入了共产党,使他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2003年5月,他被省政府授予省劳动模范;2005 年5月,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7年2月,李云广以为教育事业累计捐款600多万元的壮举被评为“感动临沂”的年度人物。
临沂师范学院将新建的国际交流中心大楼取名为“云广楼”,这是对李云广助学情结的一种肯定。李云广的善举感动着每一个莘莘学子,获得李云广特等优秀奖学金的一位同学在个人体会中写道:“有人称李云广傻,可我却认为,他可能称不上崇高,但他的所作所为使我们切实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获得李云广奖学金的另一位学生深情地说:“我一定好好学习,毕业后像李云广一样回报社会。”目前,李云广捐助的大学生已近2000人。
(谢绝转载、上网) 张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