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3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我是谁
· 王牌女谍
· 天机
· 女性身体全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2 月 14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我是谁
  凤凰卫视资深主持人胡一虎,出版自传吐露40年心路历程。40年前,一个婴儿在计程车上呱呱坠地,当天此条新闻见诸报端,从此便注定了他与媒介之间的微妙缘分。7年前,33岁的胡一虎放弃了自己在台湾电视圈辛苦打拼10年所得到的一切,以一个新人的身份,加盟香港凤凰卫视。高雄、台北、香港、北京、纽约,在不断的人生转场中,胡一虎开始追问:我是谁?

  胜利驱走疲惫

  不知道别的主持人怎么看电视之中的自己,我是很少迷恋自己节目的主持人。即使偶尔看到自己的节目,我也都是在心中升起一个大大的问号:“那是我吗?我认识这个人吗?”入行17年来,我心里并没有产生越来越得心应手的感觉,相反,我会觉得背后写尽了艰难与疲惫。

  虽然《一虎一席谈》开播才刚刚两年多,但这个节目从诞生之初就没有成长期而直接进入了成熟期。不断转战于北京和香港之间的我在40岁到来之际,只能靠一次次胜利驱散身体和内心的双重疲惫。

  如果说《纵横中国》锻炼了我“接球”的本领,那么《一虎一席谈》则教会了我“救球”的能力,在这个没有硝烟的电视战场上,我一回回把一个个“坏球”、“险球”以致“死球”顽强地“救活”。“救球”的过程就是我所有脑细胞高速运转,把嘉宾的发言一一打碎、勾连、再拼贴呈现的过程,而那看似轻松潇洒的“台上一分钟”背后都是“台下十年功”的努力与付出。

  每次在节目录制之前我们都会开一个栏目内部的策划会,当我从香港飞赴北京,节目编导都会同时把四五期节目成文的几百页打印材料交给我。第二天在会上他们要听取我的意见,大家再一起讨论决定最后的录影方案。因此在这被我称之为“决战前夜”的夜晚,我都会几乎彻夜不眠,拼命消化吸收编导提供的材料,再进行摘录笔记,形成自己的意见与思路。正是有了这样细致的侦探式的调查研究,才成就录制现场的一次次胜利“救球”。

  在“大寨”那期节目中,我提前得知现场会来4位女观众,她们现在已经步入中年,但是在当年她们恰恰是像郭凤莲那样的“铁姑娘”。正是因为得到了这样的“情报”,我才特意去搜集了她们当年在大寨战天斗地时所经常演唱的歌曲,并请她们现场演绎,还开玩笑说她们是“女版大寨F4”。同时因为在现场我看到一位父亲带着年幼的女儿来参加我们的节目,我就顺势问这位小朋友:“你年龄这么小,也知道大寨吗?”她说:“不知道。”我问:“那你来干吗呢?”小姑娘答:“爸爸带我来的。”随后我请工作人员把话筒递给这位年轻的父亲,只听他这样说道:“我女儿现在的课本里没有大寨,但在我们当年的课本里‘大寨’是被当做一种精神来弘扬倡导的,因此今天我带女儿来参加这个节目,就是来给女儿补上这一课。”

  经常收看《一虎一席谈》的观众也许不知道,其实每次录影我们都是在一种“准直播”的状态下来完成工作的,“准直播”的意思就是一旦开录就决不轻易NG,一录到底。这是我最喜欢也是最看重的工作状态:每位嘉宾和观众都是牺牲了自己的时间来现场的,人家看重你才来给你捧场。

  每次从《一虎一席谈》的录制现场出来,我的舌头都会充出两个大血块,在录制时我因为高度紧张而没有感觉,但只要我一和观众说完“再见”就会立即感觉到疼痛难忍。同时,即便我的家人也知道我有一个习惯。只要录制完《一虎一席谈》,当周的周末我都是不开手机的,任何人来电都不接,因为我必须有整整两天的“休声期”才能让自己的嗓子和舌头缓过劲儿来。

  很多时候我也会在心里问自己说:“Tiger,你这样拼命值得吗?”但每回我自己几乎都会很快回答自己:“值得!”不是每个人都有我这样的机会,况且,只要能够拥抱“胜利”,再大再沉重的疲惫对我来说,也永远都只是过眼烟云。

  胡一虎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