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录了十二位王牌女谍的人生,她们在一个看不见的战场上,以女人之身,像男人一样地战斗。她们极具美丽和智慧,冲锋陷阵的铁血将士和淡泊宁静的科研人员都在她们的石榴裙下败下阵来,例如南希迷住希特勒,玛加丽塔·科涅库娃征服爱因斯坦。对她们来说,生不足喜,死不足悲,情报才是全部意义之所在……
法德双面间谍
离开法国之后,玛塔·哈丽回到新安置在荷兰海牙的家中。这个时候她的亲人早已经和她断绝来往,父亲去世,兄弟姐妹不再理睬她,早已离婚的丈夫鲁道夫更不用说,连亲生女儿也形同路人。
不堪孤寂的玛塔·哈丽又想着回到巴黎。一番周折过后,她再次取得了去法国的签证,不久她又被德国间谍部秘密通知到了阿姆斯特丹。
这次玛塔·哈丽要见的是冯·克拉马,他是一位非常能干的德国间谍,负责在荷兰为德国招募间谍。等待三天后,一个神秘电报把玛塔·哈丽约到了威尼斯餐厅。在餐厅里,冯·克拉马递给玛塔·哈丽一个信封,凑近玛塔·哈丽耳边小声说:“请你在三天之内返回巴黎,然后再设法弄到一张去维塔的通行证。法军正在那里建筑机场,我们想知道它的战略计划。这是预付款。”
“这对我来说太难了。”玛塔·哈丽露出为难的神情。
冯·克拉马笑了:“夫人,你去维塔的理由非常充分。巴迪姆·德·马斯洛夫不是你的好朋友吗?他负伤了,住在维塔的疗养院。”
“什么?负伤?严重吗?”玛塔·哈丽着急了。马斯洛夫上尉是法军第一军团的军官,玛塔·哈丽在巴黎认识了他,并且爱上了他。
“不严重。我们的情报员说,他的伤只需要休息两个月就差不多了。”
“明白了,让我去吧。”为了情人,玛塔·哈丽痛快地答应了。
1916年6月,玛塔·哈丽从西班牙入境法国。为了弄到到维塔的通行证,她托人再次找到了杜拉·劳德克斯上尉。上尉很痛快地给了玛塔·哈丽通行证。实际上,他暗中派人盯梢,希望找出玛塔·哈丽的间谍行为的证据。
在维塔的15天似乎是玛塔·哈丽一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暗中盯梢的人并没有发现玛塔·哈丽任何可疑之处,但是他们没有注意到在玛塔·哈丽离开维塔的前一天,她和马斯洛夫到当地一家餐厅用餐。她看完合页式菜单后很随意地合上递给侍者,一张小纸片已经被夹带出去。玛塔·哈丽的情报,使德军不得不修改作战计划,从单纯的依靠步兵和炮兵到发展新式武器——轰炸机。
回到巴黎之后,玛塔·哈丽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她多么希望一直陪伴在马斯洛夫身边啊!为了再见情人,玛塔·哈丽再次拜访了杜拉上尉,要求发给她一个特别许可证。
杜拉上尉不以为然地耸了耸肩,说:“夫人,既然你这么喜欢他,为什么不干脆嫁给他呢?”
“嫁给他需要钱啊。马斯洛夫贵族出身,我要嫁给他能不带着嫁妆吗?”深受金钱困扰的玛塔·哈丽突然想到,既然自己可以从德国人手中拿到间谍活动经费,那为什么不从法国人手中再得一份呢?
玛塔·哈丽告诉杜拉上尉,她在柏林偶然听到过一位上校说,德国潜艇早就开始运送走私武器到摩洛哥马赫迪亚港,为什么盟军不去拦截呢?她甚至主动提出,她可以去比利时布鲁塞尔,以自己的交际能力去说服德国著名的干将比辛克将军,让他向法国缴械……
杜拉上尉居然同意了玛塔·哈丽的要求,给了她一笔经费和一个联络员,把她派到了被德军占领的比利时。不过,他也派出了监视玛塔·哈丽的间谍。
玛塔·哈丽的“美人计”依旧屡试不爽,在不久之后她便引诱了一名德军上校上钩,并从他口中偷到了重要情报,随后又将其传递到了法国情报部门的手上。德军在蒙受重大损失后,严肃处置了那名泄密上校,并顺藤摸瓜地怀疑到了与其有染的玛塔·哈丽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