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封面专栏/封面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怀疑一切”或许也不是好事
· 张维迎水土不服?
· “虎照门”鉴定结果出炉源于充分表达
· 十个李昌钰都不如一个人大代表
· 公开道歉其实提升了政府形象
· 经适房调整不宜“单兵突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2 月 4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张维迎水土不服?
  【中国日记之童大焕专栏】

  张维迎先生又在老调重弹他的“学费太低导致穷人上不起大学”理论了。去年他在宣扬这个说法的时候说的是“北大一个大学生25000元的成本,政府给拨款6000元钱,学费5000元,其他的钱哪来?”今年这个说法变成了“北大本科生一年的成本是20000元,一年的学费4000元,剩下的16000元都是政府在补贴,这是穷人在补贴富人。”(11月28日《新快报》)好轻巧的数字啊!

  张维迎说:“为什么不让富人多出些钱呢?比如说,学费就可以收20000元,贫困家庭的孩子就给他全额奖学金,这就是富人补贴穷人了。现在不让富人交钱,当然穷人就上不起学了。”这个“理论”貌似无懈可击,实则漏洞百出。

  首先,今日中国的大学学费太低吗?笔者曾经根据公开的资料进行计算,发现根据相对收入,中国高校的学费已是世界最高(日本)的3倍。文章发表后,被新华社全文发通稿,许多专家学者都引用其中数据和结论,至今尚未看到有力的反驳。其次,“富人补贴穷人”的前提是有足够多的富人足够少的穷人,而中国的实际情形是,占总人口不到20%的最富的富人早已跻身世界富人俱乐部,但城市居民中60%的人收入达不到平均工资水准,占全国居民总数70%的农村居民收入更是不到城市居民的30%。真要实现“富人补贴穷人”,那恐怕就是要2个富人补贴8个穷人,那就不是学费收2万的问题,而可能是要收10万的问题。

  第三,在当下高校的大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双双沦落的今天,人们凭什么相信高学费一定会形成“富人补贴穷人”的效应,而不会导致“穷人补贴富人”的马太效应?现实生活中像“经济适用房”之类的东西不都变成了富人和特权者的盛宴吗?这些年来,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层出不穷。比如大量招生名额被分配给了城市和高校所在地,导致穷孩子能上大学的越来越少;比如大量学校甚至不肯为学生的贷款担保,还有一些学校以不发毕业证相威胁,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还贷或者还欠下的学费;比如奖学金助学金总额占高校收费比率微乎其微。

  是的,没有任何东西能保证高校高收费最终会回到学生身上,相反,无论是巨额学费还是国家巨额投入,进入高校都仿佛漏进了无底洞!李金华曾说相当多的高校财务失控,但奇怪的是未见有人因此负责。在一个失控的财务制度下,张维迎先生相信高校收费会大部分用来支持穷人上学吗?张维迎教授是海归,如果刚回国,可能还有些书生意气“水土不服”,但他毕竟回国这么多年了,而且已官至北大光华学院院长,想必对国内的人情世故已了如指掌,按理已经深谙国情,那么,他应该不会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吧?但愿不是。

  (作者系资深时事评论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