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
工资拿多拿少,将不再只是职工和企业间的“私事”了,今后,如果上海职工出现收入偏低等情况,政府部门将直接出面干预。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监督调研组以数据说明,当前存在上海企业职工的工资增长速度滞后,缺乏有效调控收入分配的手段。对此,上海市政府有关负责人透露,上海将建立企业工资集体协议网上审查和企业工资收入分配情况行政函告制度,由劳动保障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监管和指导。
(11月29日《东方早报》)
从花大力气创造各种优惠条件招商引资,到如今政府部门直接干预职工收入偏低,上海的这一重大转身,不仅仅是给职工撑腰这么简单,更是发展理念的一种民本回归——政府部门由“亲投资”转向了“亲民生”,民生幸福感取代耀眼的GDP成为了政府部门的终极诉求。
长期以来,各地为了招商引资,为了投资带来的GDP增长,往往不惜为企业提供诸多出格的优惠条件,为企业主发放特殊车牌、企业主的子女可以特殊就学,都是这种“唯投资论”下的极端产物。这种“唯投资论”反映到劳资关系上,便形成了政府部门重“企业”轻“职工”的现象,道理其实很简单——企业的利润可以为GDP政绩添砖加瓦,而职工的权益却无法对GDP作出贡献。一旦政府部门有了这样一种诉求,他们就很容易跟企业结成GDP政绩下的利益共同体,于是,劳动部门查处企业违法用工拖拖拉拉、工人欠薪求助无门就成了必然出现的乱象。在一些政府部门眼中,企业走了GDP就没了,而职工却是可以一茬换一茬的。
但这种“唯投资论”发展理念所具有的隐患已经逐渐爆发出来,近年来从珠三角到长三角的民工荒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当一些地方政府在民工荒面前手足无措的时候,反省“唯投资论”发展理念的种种缺陷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在这个意义上,上海市政府部门直接干预职工收入偏低,可谓这种发展理念转变的破题之举。
一个只注重偏袒企业却漠视职工权益的城市,注定是一个无法持续发展的城市,一个抛弃了普通劳动者的城市,也注定将被劳动者抛弃。从浙江为外来工提供与本地居民享受平等权利的居住证,再到上海市政府部门决心站在弱势的职工一方,干预他们的收入偏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经济发达地区在经历了“唯投资论”阵痛之后的政策转身,但愿这些发达地区走过的弯路不要在其他地方复制,但愿民生幸福感能够早日取代GDP,成为所有政府部门的终极诉求。(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