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徐俐一块挑衣
总是接到以前辽宁电视台主持人同行的电话,问我们四套主持人的衣服都是在哪里做的。在她们眼中,我们国际频道的主持人形象整体上很洋气,服装也都很职业,与我们的气质相得益彰。其实,我们很多衣服都是买的,做的只占少数。这是因为做的服装总是带有一些“手工作坊”的味道,缺少成熟品牌的自然流畅。
我的出镜服装多以白、深蓝、黑为主,带颜色的职业装不多。于是每当我要值早班的时候,都会面对一柜子的黑白灰发愁———观众早晨起来肯定愿意看到轻柔、温暖的颜色,我穿什么呢?于是我第一千零一遍地疾呼大家帮我寻找带颜色的西服。终于,我们的新同事周瑛峰发现了一家店,小夫妻俩都是从法国服装专业留学回来的“海龟”,宣传海报上印制的服装感觉也很好。于是我们两位生手邀请上经验丰富的徐俐老师一起出发直奔目的地。
小时候和妈妈去逛布店,每次都是一场灾难。我妈妈能把十几块、每块足有二十斤重的布匹请店主一一搬出,反复触摸布料,在身上比来比去,不时地教授我纯毛与涤纶的区别,整个过程至少两个小时。这对于耐性最多只有四十分钟的我简直就是场折磨。每次我都是不停地催促,然后抹着眼泪在妈妈的“再也不带你来了”的呵责声中离开。这次我遇到妈妈的同道中人啦———徐俐和瑛峰。
徐俐对于上镜的服装、发型、妆面非常有研究。我平时最佩服她指导发型师做头发——“这绺头发要向后,这样整体就会有向上的挺拔感”;“两边的头发再收收,你看肩头比例是不是更好了?”往往听得我目瞪口呆!我经常对化妆师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觉得前边头发不对劲,但应该怎么做,我也说不出来。”在店里,我依然延续做头发时的糊涂劲儿,徐老师则继续发扬英姿飒爽的风格。
店主把一张张布料色板递给我们,每个板子上都贴有一百多种颜色的布头。这会我可体会到什么叫“挑花了眼”了。我想做一件天蓝色的上衣,但选了几种颜色都被徐老师以非常专业的话———“颜色饱和度过高”、“单纯的蓝色没有加了灰调子的蓝高级”给否了。最后还是她们俩帮我选了一款很温暖的蓝色。
徐老师选中的是宝蓝色,我们为之命名为“撒切尔夫人蓝”,她极为利落地说出自己对款式的要求———大气、不拘紧、活动自如、细节讲究,甚至连扣子的质地和颜色都想好了。设计师问到我,我一句话答曰:“所有要求都和徐老师的一样!”两个小时过去了,她们两个还在饶有兴趣地翻布料互相交流,我硬把她们拽起来,并以“马上崩溃”相威胁。她们在门口同时说了一句:“再也不带你来了!”
王端端:获央视“荣事达”杯主持人大赛优胜奖。2003年至今,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主播《中国新闻》。
初露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