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南京1937·70年祭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攻城前,日军早把南京每条街道 摸得一清二楚
· 70年前,日军一颗子弹让她躺了一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1 月 29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美籍南京人将来宁捐献巨资搜集的日军侵华罪证,其中一幅军事地图显示:
攻城前,日军早把南京每条街道 摸得一清二楚
  “无论走到哪里,南京都是我的家乡。”年过40的美籍华人鲁照宁,眼下对故土的所念所想更多了一份别样情怀。在南京大屠杀70周年之际,他决心要用实际行动表达赤子之心。近日他将从美国专程赶到南京,将自己多年来搜集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证捐赠给南京有关部门。11月26日,行前的鲁照宁先生在美国纽约接受快报记者采访,并展示了这批格外珍贵的历史资料。

  快报特派记者 郑春平美国摄影报道

  [铁证先睹]

  军事手册

  自曝抢光南京

  军事地图上标注各地物产暴露劫掠野心

  搜集这批罪证,他花了4万美元

  鲁照宁先生在美国一家电力公司工作,可以说本行与“历史”毫无关系,但他对南京大屠杀史料的搜集坚持了好多年。他自称始终割舍不断的,是对祖国和家乡那份血浓于水的深情。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南京度过的。”虽然近30年前就已经随家人移居美国,但儿时的点点滴滴至今记忆犹新。因为受父辈的教育和故乡的熏陶,他对日军侵华这段民族苦难史念念不忘,更对南京大屠杀这一罕见的人间惨剧义愤填膺。“作为一名中国人,有责任让世界知道真相。”多年前,他开始搜集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史料。他的无私和执着,让很多人为之感动,有人主动和他联络,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史料赠送或出售给他。这些人来自世界各国,也不乏一些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老兵,很多年后在良心的驱使下,将自己当年在中国境内使用并保存下来的一些文字资料、物品等辗转送到他的手里。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特别是在当今日本右翼分子还在叫嚣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情况下,中国人更有义务还原真相!”鲁照宁先生说。

  此前,鲁照宁先生已经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做过三次捐赠,绝大多数是第一手珍贵的物品和史料,包括历史照片、文物、地图、画报、杂志、明信片、书籍、报纸等,其中最近一次即今年3月份的捐赠总数多达367件!

  在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70周年之际,鲁照宁先生决定将自己搜集到的又一批珍贵史料再次捐赠,这批史料是他耗费了4万多美元搜集来的,有的价值极其珍贵,而且绝大多数是原版。目前,鲁照宁先生已经在着手安排赴南京的行程,不日内将携带这批珍贵史料抵宁。

  这张地图标满了中国资源分布与日军“爆袭”目标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曾发行“支那事变战迹”的军事手册,记载下了在中国各地主要战役的情形。如今,这套军事手册已经成为揭示当年侵华罪责的铁证之一。鲁照宁先生这套军事手册保存得非常完好,共上、中、下三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记载南京战事的中卷极其难得地完整呈现。“中卷,152页!”鲁照宁先生显然早已对这部分内容烂熟于心。翻到这一页,“南京攻陷”的标题立即跃入眼帘,随后的数页内容详细记载了日军在南京及周边地区侵略行动不断推进的情形,其中还有“南京大空降”“长江南岸战线”等记载南京城周边情况的专门段落,相关内容还清楚证明南京陷落后,老百姓逃难求生、但成千上万箱财产被日军掠夺并“集中存放”的史实。“南京攻陷”部分还配有一张“南京附近日支两军战闻要图”,标注了战略要地和行军路线。

  打开一层又一层牛皮纸,鲁照宁先生小心翼翼地捧出厚厚一沓花花绿绿的地图。每打开一张,都令人一次心悸——地图上每一条作战线路、每一个箭头,无疑都意味着70年前中国大地的痛苦呻吟、沉重苦难又加深了一步!这些地图每一张都是原版,有的上面还留着不少红笔或铅笔做的圈圈画画。

  其中有一张图格外珍贵——“支那事变要图”。这张图标注的制作时间是“昭和十二年九月十九日”,也就是在南京陷落前三个月左右。主图部分的长江沿线,标出了非常详细的日军作战攻略,一些重点图标如日本国旗代表“皇军占据”,炮弹表示“爆袭”,飞机表示“支那空军”。汉口、南昌、九江、上海、南京等地的位置上,都标注了“爆袭”。

  在一沓军事地图中,有一幅放大的南京市街区图,除了军事要塞如中山门、中华门、定淮门等各个城门外,内容详细到当年南京的每一条街道、主要的政府机关、大学、历史文化遗迹,甚至连夫子庙的“考试院”都有标出。这份地图上的南京,街道井然、建筑林立,充分显示出浩劫前的繁荣景象,更与标满“爆袭”图标的地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强盗的嘴里,掠夺和占有都被美化,然而,狼子野心是掩饰不了的。鲁照宁先生提供的一张原版“支那之现状资源分布图”。图上的江苏板块,此时已经密密麻麻标满了日本国旗的小图标,同时也是各种资源图例最多的,例如靖江标注的是“棉花”,扬州、泰兴、太湖一带标注的是“米”,等等。可见,中国这块肥肉早就让日本垂涎欲滴。

  二战期间,美国陆续发行过很多有关亚洲战场的画报与杂志。其中,最早刊登多幅南京大屠杀罪行图片的是1938年5月16日出版的《生活》杂志。鲁照宁拿出的是一本珍贵的原件,虽然距今已近70年,但印刷精美的彩色封面却未见明显褪色,只是一打开内页大块大块的黑白图片,立即让人回到不堪回首的屠刀下的南京……

  这批图片都是美国人马吉所拍摄。南京大屠杀期间,马吉冒着生命危险,用一架16毫米的摄影机(如今这部摄影机已由马吉之子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拍摄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胶片中近百帧被翻拍成了照片,这期杂志选用了其中的十幅,包括南京城及周边的惨状,南京平民被集体屠杀的残忍场景。特别是那张幸存者李秀英身中日军37刀后在鼓楼医院治疗的图片,从此第一次进入国际社会的视线。和这期杂志保存在一起的,还有一张日军活埋中国民众的原始照片,照片的背面粘贴着底片和已经略显模糊的编号,鲁照宁先生将这张照片用一个专门的纸袋细心存放。

  美国《生活》杂志最早刊登大屠杀图片

  鲁照宁先生在展示侵华日军发给士兵的奖章

  屠城前侵华日军绘制的南京市区图

  “不许可”写真集反映日军掩盖罪行

  除了第三国的图文资料外,日本国内当年也出版过很多“写真集”,主要是用图片的形式描绘“支那战场”。鲁照宁先生展示了两类同为日本国内出版,但内容完全不同的写真集。其中一类以手绘图片为主,集中宣扬侵华日军的“军威”,以及大东亚共荣、日军和中国民众友好相处的场景,这部分写真均为战争期间出版,明显歪曲了历史真相,例如其中一幅图片,是日军排着队列,整齐地“走进”南京中山门,街头一片喜庆景象。还有一幅图片,画的是一位日军士兵手拿糖果,笑容可掬地送给两个中国儿童……

  另外一本厚厚的写真,则是1975年1月每日新闻社出版的“不许可写真史”,里面收集了大量的有关侵华日军在中国多个地区特别是南京暴行的图片。这些图片都是摄影图片,且无一例外都被盖上了一个红色的刺眼的印章:“不许可”。同为日本出版的这两种不同的写真集说明,粉饰侵略罪行只是一种手段,而历史却是不容更改的。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