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0版:民权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人民陪审员“海选”到社区
· 我自豪,我是人民陪审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1 月 29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人民陪审员“海选”到社区
  南京下关法院首次面向社会“海选”人民陪审员。昨天上午,在清江花苑社区的“海选”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共有60多位居民报名。南京中院一负责人说,这种创新模式让审判融入了更多的民主色彩,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审判质量的提高,这将是南京两级法院今后的一个方向。

  75岁老人率先报名

  昨天上午9点左右,南京下关法院的工作人员就来到清江花苑社区中心广场忙活起来。“下关区法院人民陪审员社区报名活动”的横幅一挂上,就引起了居民的围观。“咦?来社区选人民陪审员?第一次听说,有意思!”“我们老百姓没有什么法律知识,真能审案子?”“我一辈子没打过官司,审判对我来说蛮神秘的,要是能选上,学学法律也是件好事。”居民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开来。

  下关法院院长许小真笑着向他们介绍:“只要拥护《宪法》、年满23周岁、品行良好公道正派、具有大专以上文化(50岁以上者,文化条件可适当放宽)、热爱人民陪审员工作、热心社会工作、有时间有精力按时参与案件审判等工作,只要你满足这7个条件,就可在11月30日前向我们提交推荐表、申请书。经我们审查符合要求的,就可以提请人大常委会任命,任期5年。”

  一番介绍后,围坐在现场的数十位社区居民纷纷上前拿表,要求填表报名。

  75岁的刘国璋老先生是昨天现场报名者中年龄最大的。刘老说:“我昨天就知道消息了,这是好事,所以今天一大早就来报名了。我一个老兄弟,因为不懂法律,吃了大亏,闹得子女不理睬,最后抑郁去世。我这次积极报名,不但是想发挥余热,多做点事情,还想多学点法律,帮助周围的朋友解决法律问题,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进一步推动民主政治

  “开展这个活动,目的就是调动社会大众的积极性,推动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许小真说,审判权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权力。人民陪审员不仅参与了具体案件的审判,更重要的是行使了国家审判权,参与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至于人民陪审员是否需要很高的法律素养,许小真解释:“人民陪审员其实并不需要很多的专业法律知识。人民陪审员行使审判权,是用你们所代表的社会大众的朴素价值观,以及自身的良好品行、伦理道德参与案件的审判。”

  许小真说,人民陪审员以普通人的生活经验判断法律事实,其广泛性、社会性不仅可以和职业法官形成思维和知识上的优势互补,更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人民陪审员是“不穿制服的法官”,与人民法官享有相同的权力,可以更好地贯彻公开审判的原则,增强裁判过程的透明度,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

  专家:审判民主的体现

  “这种海选方式好。”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国祥说,“海选”可以让人民陪审员更贴近百姓、贴近生活,更负责,也更热情,是审判民主的体现。

  他认为,人民陪审员的生活阅历特别重要,“年满23周岁”这个条件可以改一改,年龄在35岁以上可能更合适一点,23岁太年轻,比如让一个毛头小伙子来陪审离婚案件,肯定是不合适的,而35岁以上的人,社会经验相对多一点,陪审案件时考虑得更加周详。

  “海选打破了司法的官僚面目,让更多的老百姓接近司法,分享司法,了解司法运作的过程。”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爱武对这一措施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他认为,让更多的人参与司法,还可以起到辐射的作用,让更多的人产生对法律的信仰和认同,让法院的判决更具权威性。

  通讯员 夏法

  快报记者 宗一多 朱俊骏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