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封面专栏/封面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民航要有同火车竞争的勇气
· “虎照风波”背后被遗忘的东北虎
· 对“监督者”的监督也不能忽视
· 体现了平等保障的居住证才“实在”
· 重奖“污染摘帽”为何遭质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1 月 22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体现了平等保障的居住证才“实在”
  ■今日视点

  在嘉兴平湖新埭镇一家箱包厂打工的张建嫦,在当地新居民事务所内拿到了浙江第一张“居住证”,这也意味着,在浙江实行20多年的暂住证制度画上句号,新的“居住证”时代来临。居住证将与社保、就业、教育、居住等挂钩,使持证者享受与同城市民一样的服务,而且还在子女就读、计划生育、劳动保障方面享受到与浙江省内市民一样的优惠政策。比如张建嫦有了这张居住证,她可以在大病时享受政府救助,还可申请当地经济适用房,她还可落户平湖,以后她的子女就学就可以不再交借读费。

  (11月21日《都市快报》)

  从“暂住证”到“居住证”,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浙江的这一步跨得跟其他地方都有所不同。正如新闻中所说,其他地方实行的居住证制度,往往只是名称上的变化,拥有居住证的外来人口仍然无法与本地居民享受同等的待遇。而这些有名无实的居住证制度,也往往被舆论指责为作秀,让原本应该成为抹平户籍鸿沟先锋的居住证制度蒙羞,更让人们对寄予厚望的居住证制度感到相当失望。

  很多地方回应居住证制度有名无实的质疑时,往往搬出一大堆理由,其中比较常见的是消除差别需要时日、工作要一步步来云云。但其背后最真实的原因,则是政府不愿放弃固定的暂住证利益,也不愿承担落实居住证制度带来的巨大责任。众所周知,在实行暂住证制度的时代,“暂住者”往往要额外付出巨大的成本才能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权利,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所谓的“借读费”问题。依附于暂住证经济上的借读费,在事实上制造教育不公的同时,却让很多学校赚得盆满钵满,更减轻了政府部门的教育投入责任。事实上,借读费只是暂住证经济的一个缩影。巨大的经济利益让地方政府对实实在在执行居住证制度有了天然的抵触情绪。

  如果说暂住证经济可以为地方政府“开源”,那同样也可以实现“节流”。在浙江实行的居住证制度中,持有居住证的外来者与当地居民享有同等的权利,在其背后,则是当地政府在医疗、住房、教育保障上相应的投入大大增加。虽然说平等地服务居民是政府部门应尽的责任,但像浙江这样把外来者的保障任务全部扛上身,还是需要莫大的勇气。或许浙江算的是另外一本账:创造一个有足够吸引力的工作生活环境,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来说,远比节省一些保障外来者权利的费用要划算得多。

  浙江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地方政府敢于舍弃暂住证利益,勇于承担保障外来者权益的责任,居住证制度就不会有名无实。实在的居住证让在浙江的外来者享受到了切实的市民待遇,也让我们看到了居住证制度本来应有的“完全保障”一面。但愿这样的居住证制度不是一个孤例,而是暂住证经济全面终结的前奏。(冬晖)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