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封面专栏/封面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性别比失衡有利于女生吗?
· 师生恋应“发乎情,止乎礼”
· 律师们为什么会堕落?
· 地域歧视不该成为一个筐
· “报告风波”应让发改委有所反思
· 高收入者炒股收入要申报合理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1 月 17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中国日记之鄢烈山专栏】
性别比失衡有利于女生吗?
  国家统计局公布抽样调查结果说,我国乡村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22.85,即每100个女性相对有122.85个男性,全国城乡平均水平为119.58,而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应在103至107之间(11月14日《现代快报》)。这当然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出生人口性别比最高、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目前全国处于婚期的男性已多于女性1800万人,“婚姻挤压”等问题肯定要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说,这是因为目前我国农村农业生产主要依赖家庭劳动力,所以男孩偏好明显。如果是这样,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务农的青年迅速减少,这事倒不必烦心远虑了。随着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的建立和男女平等的实现,“养儿防老”的后顾之忧解除,所谓“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也用不着谁来“努力破除”。你看,如今在城市新家庭,女方掌财权,“她们大多与自己的父母一条心”,比男的更孝敬父母,还有什么“重男轻女”的传统包袱?

  看有些网友对这条新闻的评论,我觉得他们的看法与现实是拧巴的。一位网友半调侃半认真地写道:“女性翻身的机会来了,稀缺者高贵啊。”我想,事实可能远非如此。

  如果中国农村和社会还是10年20年前的格局,也许是这样。老话叫“一家养女百家求”:虽然女孩儿生下来就是人家的人,是“赔钱货”,爹妈不愿生养,但落地成人,不论穷富美丑就有聘礼彩礼收。如今,千年未有的工业化、城市化大变局到了,农村青年少有呆在老家种田而不出门打工的,更极少男女愿意扎根农村一辈子。

  麻烦来了!女青年出门打工,除了在工厂流水线上的,更多的在服务行业。哪怕是在餐馆做服务员,她们也会接触各种人,从服饰到语言很快就变得跟城里青年差不多。人往高处走,她们愿意也有可能找城里的男子结婚,如果长得有几分姿色又较伶俐,找个小老板或公务员也不是不可能。有个段子说“一等美女漂洋过海,二等美女北京上海,三等美女二奶三奶,四等美女在家喂奶”。撇开其一概而论对女性的污辱,多少也有点真实性。

  而农村出来的男青年呢?多半是建筑工地、修路打洞和送气送水之类苦力的干活。蓬首圬面倒在其次,交际面限于老乡圈子,“城市化”进度很慢。村里少有等着他们“走西口”归来的“妹妹”,他们寻找配偶自然很困难。这主要是我国义务教育法迟迟得不到落实,农村青年受教育程度低,使他们在婚姻市场上处于劣势。教育问题不解决,即使农村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正常,在这个社会转型期农村出生的男青年求偶也会处于劣势。

  这样一来,农村女青年进城后,眼睛向上,与城市出生的女孩子竞争城市男青年,男女适婚人口的比例显然更有利于男子。这里也有传统的婚姻观念作祟。男比女大个十来岁都没有关系,杨翁配82对28还是佳话;而女的大一两岁就成了什么“姐弟恋”的新闻。另外,男的一般不太在乎女方家世贵贱、学历高低、财产多寡等背景,而女方却总想找个比自己强的男人才觉般配才对得起“观众”(舆论)。

  性别比失衡并没有给女性带来多少好处,这不是我的臆测。11月11日是所谓“光棍节”,据广州媒体报道,不论出席速配交际还是平时征婚的,女白领远比男的多。男的不急女的(尤其是她们的家长)急,这个现象意味丰富,折射的诸多社会心理很值得大家关注。

  (作者系著名杂文家,作品《一个人的经典》曾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