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民利/民声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举报“黑尾车” 能否来点奖励
· 老师“回炉”是在溺爱学生
· IC卡打美国长途1元/分
· 苏宁废旧电热水器一台最高补300元
· 五星“金秋家装节”明天开幕
· 停电通知
· 兄妹九人 三个心脏病八个高血压
· 50位新妈妈可享免费催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0 月 26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老师“回炉”是在溺爱学生
  [今日话题]

  “我们的初一老师都应该到小学课堂学习!”在昨天召开的南京中小学教育衔接现场会上,南京十三中红山校区校长张恒柱有感而发。记者了解到,南京一些学校已经开始给初一老师配发六年级教材,给六年级老师配发初一教材。(10月25日《南京晨报》)

  [读者快评]

  “回炉”应该炼出好钢

  初一老师“回炉”不能走过场,而应该炼出点“好钢”来。首先,在授课的方式上,要向小学“靠拢”。讲课时,该细的地方,不能太粗了。因为学生的理解力、思考力需要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其次,在班级管理上,不能“大撒手”。应该从小学的“全包”,逐步过渡到“半包”,逐步提高班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再次,教师的角色不妨在“导师型”的基础上,来一点“保姆型”。多给学生一点关爱,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温暖。多和孩子谈谈心,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上的疑虑和问题,采取适宜的方式去解决。如果老师的“回炉”炼出了“好钢”,学生的焦虑也就迎刃而解了。

  浪遏飞舟

  光老师“回炉”还不够

  若要解决初一新生的不适应问题,光老师“回炉”恐怕还不够。首先,初一的教材也应该“回炉”。教材的编制应该按照“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不能让学生“爬陡坎”,在难度上应该降低一点,在容量上应该删减一点。其次,初中的教育理念也应该“回炉”。不能动辄便说:“你们不是小学生了,应该如何如何。”这种话说多了,难免让学生背上包袱。再次,家长的思想观念也应该“回炉”。孩子进入初中,毕竟上了一个新台阶,多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多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倘若在上述几方面都能“回炉”,那么,初一新生的焦虑感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慢慢聊

  初中教师“回炉”要适度

  初一老师“回炉”小学,以此熟悉学生们此前所经历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这一做法可谓煞费苦心。可以想象,经过“回炉”,他们一定会尽量采用学生熟悉的教学方式来作为过渡,从而让“小升初”的学生不至于因环境的突变、教学方法的差异而产生各种不适。

  不过,如果老师一味地把学生熟悉的教学方式放在首位,甚至作为唯一指针,而将初中教学本身的规律和特性弃之不顾的话,显然并不利于学生的正常成长,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

  由此看来,初中教师“回炉”小学,固然是一片善意,但还要把握好度。yaali

  且慢让老师“回炉”

  中、小学教育需要衔接,这的确是教育工作者应该考虑到的问题。但难道非得让初中老师“回炉”当小学生才行吗?

  对于学生而言,初中的功课显然比小学多。同样,对于初中老师来说,备课、上课以及课后辅导等的任务也不轻。此时再让他们“回炉”,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再者,初中的学习方式原本就与小学不同,又何必强求初中老师按小学老师的教学经验来教学呢?如果小学的教学方式适合初中生,倒不如让小学老师跟班走,一直教到中学。

  一味以学生为主,凡事都替学生考虑,其结果难道是要教出永远都只在层层呵护中长大的学生吗?由此可见,老师“回炉”依然没有走出“我教你学”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唯一改变的,只是更讨学生欢喜而已。难道这,就是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的结果吗?草木菁华

  别忽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小学和中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但这些差异并不应该由老师“回炉”来消除。相反,学校和老师更应该在培养孩子适应能力上下功夫。人的一生有许多转折点,难道孩子进入新环境时,都要他人主动去了解他以前的生活和环境,主动去适应他吗?显然不能。

  初中老师“回炉”反而失去了一个让孩子主动适应新环境的锻炼机会。老师需要做的是耐心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引导他们积极适应中学学习环境。王修

  “回炉”其实是种溺爱

  初中老师的理由经不起推敲———“当了次‘小学生’才知道小学上课和中学上课的确有很多不同。”此话不假,可如果初中的课程小学没有“不同”,那还能叫“初中”吗?按照这种理论来推,那么大学课程和中学不同,大学老师也该“回炉”?社会这个“大学堂”和高校课程不同,那些老板都该到学校“回炉”?有点荒唐了。

  学生在每个阶段接受的教育必然是不同的,这是一种成长的过程,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同,他们才能接受更多的磨炼。初中教育就应该拥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而不是小学教育的简单惯性,否则这样的“回炉”就很有可能是对学生的溺爱,最终看似孩子容易接受了,可他们以后人生路上的每一次历练都会主动提前“回炉”来适应他们吗?恐怕到时候会摔得更痛吧。musicfly

  该“断奶”时就“断奶”

  初中生和小学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教育对象。既然如此,就没必要非得让初中生享受小学生的教育方式。这样的呵护是培养不出优秀人才的,而且还容易让初一学生以为自己还是小学生呢———如此一来,他们又如何会以初中生的态度去面对学习,面对生活呢?我以为,教育学生就是要让学生从各种成长阶段迅速“断奶”,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长。鄂东梅子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