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嗑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一周热书排行榜(7.16-7.22)
· 编《佳人》 识佳人于奎潮
· 中国的“乱世佳人”周四
· 《硅谷禁书》
· 致爱读书的朋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7 月 22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中国的“乱世佳人”周四
  因为郝思嘉,中国人把《飘》又翻译为《乱世佳人》。因为佳人难得,不仅要有非凡的美貌,还需要过人的才华和勇气,在命运的考验下,依然光彩夺目。新出版的《佳人———王玉龄画传》,就向读者展现了这么一位难得的女子。

  王玉龄身上有一种安静的贵族气质,这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十七岁以前,她是湖南长沙名门望族王家的一位貌美如花的千金小姐,衣食无忧,单纯快乐, 人生的风雨离她还很遥远。十七岁,年长自己二十五岁、戎马半生的国民党抗日名将张灵甫对她展开了亦痴亦狂的追求,她在豆蔻年华里成了国民党第七十四军军长兼南京警备司令张灵甫的新婚妻子,品尝着初为人妻的甜蜜。

  乱世之中,个体命运的辗转流离常常是身不由己的。十九岁,张灵甫战死孟良崮,夫妻天人永隔。当时她的追求者甚众,只需一点头,孤儿寡母便可拥有安稳现实,享受荣华富贵,但是她没有。她对张灵甫的爱,她自尊自强的个性不允许她这么做。她挈母将雏,辗转台湾,又独自赴美,打工求学。从刚到美国时连洗头发都不会,到可以一个人轻松准备整桌的晚宴。从孤单四年,辛苦拿下纽约大学的会计专业文凭,到成为一名优秀的高级白领。责任和爱,在困境中显示出强韧的张力,支撑起她的天空,让她为儿子和母亲建立起了一个牢固的避风港。王玉龄在异国他乡离乡背井的生活中,完成了人生的蜕变,把自己的人生改写得几近完美。而更难得的是,她对张灵甫,六十年情怀依旧,六十年情怀不变。在美国挣到自己第一笔薪水后,她想到的第一个人不是别人,竟然是另一个世界的张灵甫,她在心里对他说,“灵甫,如果你还活着,就不用打仗了,我能养活你了。”

  王玉龄从乱世走来,历经离乱创伤,她痛恨战争,渴望祖国统一。她连续两届担任美国华美协会会长,为中美两国民间交往和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95年,她支持在美国经商的儿子张道宇回国办厂。她受香港黄埔军校的同学邀请担任副会长,和张灵甫的同学好友一道为祖国的统一尽一己之力。她把对张灵甫的爱,衍化成了一种更博大、更深沉的情感和责任。她的自尊自强和尊贵的人格,超越了政治信仰,超越了俗世纷争,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上世纪六十年代,她就得到周总理的邀请回到祖国大陆访问,受到了国宾级别的待遇。人们说,那个时候能从国外回来受到这样隆重礼遇的,就只有她和杨振宁两个人了。

  看书中王玉龄的照片,十七岁时的她像一位国画里的传统美人,娴雅沉静中虽然透着超越年龄的成熟气质,可毕竟还只是十七岁,在爱情的庇护下,她还来不及,或者不需要形成独立鲜明的个性,美得模糊,美得平面。相比之下,她饱经沧桑后的容颜更有一种令人过目难忘的雍容华丽,依然淡定的目光中,是被命运推到前台,几十年与之过招较量的坚毅、傲骨、勇气和承担。

  没错,十七岁时她是美人,而几十年后,她是佳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