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采夫:现居北京。生于农村,长在小城,学在省城,现在京城摆摊卖报。毕业八年,正从事第八个工作。
我们老辈人把存钱罐叫扑满,一条小缝保证只进不出,待钱罐满盈,一下摔破,也能买袋面粉过冬。对于老百姓来说,银行的功能就应该是扑满,存小钱取大钱,是过日子的贤内助与贴心人。但当老百姓的银子刚多了一点点,银行却变脸,开始负心薄幸起来。
让老百姓最头疼的两个字是“减息”。有两年,为服务老百姓,曾出台一系列妙招,长假、黄金周、火车提速、人造景点、红色之旅,意欲何为?消费也。让老百姓去银行取钱,然后像老美挥霍美钞一样,买房子,买车子,买石油,把钱流动起来,让另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老百姓倒也蠢蠢欲动了两年,可惜逐渐回过味来,就把钱包捂得越发严实。这样一来,有人就不开心,对老百姓的劣根性表示鄙夷。于是高人再献妙计,那就是减息,把钱逼出来。这样,银行就有点不善。
钱被赶出来了,老百姓有点发愁,听说基金很赚钱,去投基金吧,银行可以代理。于是有一段日子,北京所有的招行都人山人海,有人代为一条龙服务。不用大爷大妈动手,钱从银行进了基金。还没见着自己钱的面,有人来报喜,钱已经翻了一番。一夜未眠,早上起来,缩水一些,再缩水一些,等到政府出面警告,已经缩水了好多个一些。就这样,钱还没见自己面,就涨啊,跌啊,升啊,缩啊,就在银行里过完了短暂的一生。大爷大妈连追悼会都没赶上,钱已经被火化了。
有人说,银行有那么凶恶吗?没有银行,房子谁帮你买的?我确实在北京买了房子,虽然和城内搬迁户住一起,毕竟也算有房族。不过现在我这一阶级被改了称呼,叫做房奴,有阴损者将我们每月去银行交租子唤作捐精,没按时去就叫滞纳。更让人心惊的是,人民币一升值,银行就要加息,妻子每天晚上就要唠叨一下,但愿明天别加息,以至于这句话成了我家的晚祷词。存钱进银行它日日减息,交钱到银行它就天天加息,看官们,咱能找谁说理去呢?
银行也有方便之处,比如我办了张信用卡,透支几千,十分方便。但刷来容易还来难,一旦没有按时还款,先是电子邮件催,继而短信提示,接着就是人工电话了,电话里一哥们对着我喊,“大哥,你再不还款我就要跳黄浦江了”(人家总部在上海)。好像他倒成了弱势群体,为讨薪不惜跳江秀了,于是我乖乖还钱,我连本带息。我收入丰腴时银行亲切可人,待我失业在家,银行一番催债得手,再去刷卡,已经被列入劣质客户名单,再也刷不出一分钱了。咱能找谁说理去?
我说这些话,银行肯定有意见。我听到银行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我们也难”。我四叔通过银行贷款买了一套小房,还剩最后五千就还完的时候,啤酒厂破产,四叔下岗,银行上门。一日,四叔电话过来,哭着说,银行人在家坐着不走,还每周都来,要我赶快打款过去。我要求和银行直接对话,对方开口第一句是,“唉,我们也难,他不还钱,俺就下岗。”罢了罢了,赶快还钱,人家也难,咱这钱要是还不上,银行破产职工下岗,人家找谁说理去?
与银行几番风雨之后,我就有了点心理障碍,凡有银行找我开户的,办卡的,理财的,我一律斥之曰,去!你这势利的×。我的格言是,永远不要和银行玩一夜情,貌似很爽,但后患无穷。我还很佩服流沙河老先生的一句话,“大盗不盗,人家把街上的物价翻上一番,你口袋里的钱就少了一半。”你完全可以这样看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