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约稿为远在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祝寿,时间紧迫言辞恳切,我觉得很奇怪,因为他老人家到明年才八十岁,入乡随俗洋为中用,我们古老传统是做九不做十,难道这事也得客随主便,也得按照中国的规矩去办。
说到这个马尔克斯,真还有话可以说。对他始终有一种父辈的感情,他比我父亲小两岁,与父亲的好友高晓声、陆文夫同年。他的作品在八十年代初期进入中国,那正是我开始学写小说的年头,也是高晓声、陆文夫这一茬“右派作家”走红文坛之际。不同点在于,马尔克斯在此时,早已名成功就,完成了最重要的作品,而作为父辈的高晓声、陆文夫,胡子都花白了,只是几枝重放的鲜花,像一颗颗新星那样,刚刚冉冉升起。
马尔克斯的幸运之处,不是因为他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世界文学的大盘子中,他得奖的时间非常重要,早也不行,晚也不行。众所周知,这个文学奖设置了已经很多年,在马尔克斯获奖以前,中国人从来不把这奖项太当一回事。对于文坛来说,开始关注诺贝尔奖,恰巧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此之前,中国的作家同行对得没得过这个奖,基本上是无所谓,无论老一代作家,譬如鲁迅、茅盾,譬如巴金、老舍,还是小一辈的,像高晓声、陆文夫那样在五十年代才崭露头角,都持这个坦然态度。
媒体强烈的诺贝尔奖情结,其实只是这几年的事情,仿佛女人的不方便那样,到日子就要折腾一番。热闹之后是冷清,炒得凶,过得也快。事实上,在马尔克斯之后,每年都会有新的诺贝尔奖得主产生,真正造成轰动影响的并不多,能和马尔克斯相媲美的绝无仅有。
马尔克斯的开始走红,是作为拉美文学爆炸的一个代表。他并不是罩着诺贝尔奖的光环进入中国,我们这些年轻人都是在没得奖之前就已接触到了作品,都是一下子被打动了,或者说打懵了。我们感到十分吃惊,在活生生的当代,竟然还会有这样出色的文学大师,与那些伟大的前辈相比,丝毫也不逊色。在马尔克斯之前,我们心目中的那些大师,属于祖父曾祖父级别,都生活在非常遥远的过去,与我们非常隔膜,而他却像我们熟悉的父亲一样,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共同沐浴着同一片蓝天。
我们都是马尔克斯的受益者。他的著作,只要有中文本,我都不会放过。他的《百年孤独》,我藏有好几种译本,读过的次数绝不会少于五遍。可惜由于版权纠纷,他的著作在市场上已很少看到,过去很多家出版社在他身上赚足了银子,现在加入了世界版权组织,是该为马尔克斯巨额的版权埋单的时候,出版社的老总们都心惊胆战起来。
叶兆言:著名作家。代表作有《花煞》《一九三七年的爱情》《我们的心如此顽固》等。
为马尔克斯祝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