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师傅的郭德纲
相声名家侯耀文去世,以及悼念、治丧的消息,在最近的文化新闻里占据了重要位置。出人意料的是,侯耀文近年所收的高徒、带领德云社把相声重又推进时尚视野的郭德纲,除了在博客上发布纪念文章、对个别媒体确认追悼会时间、正常参加师傅的追悼会外,并无再多出镜,显得前所未有的低调。与此同时,反倒是另一些大众不太熟悉的专业人士频频露面,媒体评论在继马季、赵世忠去世之后,重启“谁是相声领军人物”的争论,好容易被八卦娱乐冲淡的相声界传统与新锐之争又变得敏感起来。
比较著名的褒义说法有:“‘老马(三立)侯(宝林)’之后,相声界的领军人物是‘新马(季)侯(耀文)’。”这样的说法只有相声盲才提得出来。“老马侯”是上世纪相声界经过几十年优胜劣汰、岁月淘洗才沉淀下来的结果,不仅代表了雅、俗两大风格,也涵盖了京派相声和外省相声(以天津为最重要)两大地域分野;“新马侯”里的两位则都是京派艺人和侯宝林传人,属于侯派的两个分支,拿他们来代表整个相声界,有些狭隘和勉强。
庸俗的“势利说法”更多。有人说马季之后,支撑相声的是四个人———姜昆、冯巩、侯耀文、李金斗,这大概是根据电视影响力以及几人的社会与圈中地位而定的。其实,无论是“新马侯”说,还是“四个支撑点”说,都有一个致命问题:就是包括已故的马季、侯耀文在内,这些“代表”,既把相声带进过影视时段的辉煌,也把它带入过小品时段的尴尬。他们和各自的弟子,在近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把相声由极盛演到了极衰,直到后来郭德纲浮出海面,方才在一定程度上止住了颓势。
这一点,应该说是观众看得清、而相声界人士不愿承认的。其原因无非在于它提出了一个问题:相声演员是不是非得由国家供着、养着?自从郭德纲出现,相声的天下已然一分为二,大部分人对郭的不满,在于他以自己成功的模式,把大家从旱涝保收的小富即安,拖入了大起大落的动荡之中,懒惯了的白领,谁愿意上街去作推销员?何况郭又一下子富得让大家眼红!
侯耀文是对于相声界这种新旧间的分野和重新整合最敏锐的几个“大佬”级人物之一。他之所以当初能力排众议,将郭德纲等德云社主力列入门墙,除了惜才之外,估计也有为相声界在演出模式转轨期间搭一座桥梁的尝试(从这个角度讲,侯与近十多年致力网络的姜昆,对延续相声的贡献应该比马季还要大)。可惜这一切随着侯的突然去世,又都陷入迷雾之中。郭德纲到底能不能继承其师遗愿,还是依然做自己的德云板主兼电视明星,这一切大概并不取决于郭德纲本人,而取决于曲艺界的决策者。
其实,这种微妙在文化的诸多领域都有,又何止于相声?
徐江:作家。著有随笔集《爱钱的请举手》、批评集《十作家批判书》、《十诗人批判书》等多种。
江郎才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