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7月10日,盟军继北非战役大获全胜后,又在欧洲发起西西里岛登陆战役。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土崩瓦解。新政府退出轴心国阵营,与盟军达成了停战协议。
尽管意大利新政府对协议秘而不宣,诡称将继续与德国人并肩作战,但狡猾的希特勒还是嗅到了风声,开始加紧制定全面解除意军武装的计划。随着墨索里尼的垮台,很多东南欧原来由意军占领的地区出现了权力真空。这一点引起了盟军和德军的共同关注。为了抢占“墨索里尼遗产”———位于爱琴海上具有战略意义的多德卡尼斯群岛,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
“墨索里尼的遗产”
多德卡尼斯群岛也称南斯波拉提群岛,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以罗得岛、萨摩斯岛、莱罗斯岛、科斯岛等大岛为主组成的岛链,大部分岛屿原来属于希腊政府,后来被轴心国占领。墨索里尼政府倒台后,守岛意军陷入混乱状态。他们没有接到来自国内的任何指示,指挥官只好自行其事。岛上的德军数量也很少。无论是盟军还是德军,谁能够抢先把增援部队运送到那里,无疑就能占得先机。
英国人最先发现了多德卡尼斯群岛的巨大价值。丘吉尔认为:“岛上的意军会服从新政府的命令。如果我们能够在他们受到岛上的德军威吓并解除武装前到达那里,他们是会投诚过来的。”他还认为:“罗得岛是其中最重要的,因为岛上有很好的飞机场。从那里我们可以用空军保卫我们可能占领的其他任何岛屿,并可使海军完全控制这片海域。”
根据丘吉尔的命令,盟军中东战区司令梅特兰·威尔逊将军详细制定了夺取罗得岛的作战计划,并着手开始准备。1943年8月,英军已为这次行动进行了训练和演习,并准备在9月1日起航出发,但来自美国的反对却使计划最终流了产。威尔逊只得拼凑一些小分队从海、空两路去占领群岛的一些岛屿,但事实很明显,如果盟军攻不下罗得岛,那么在爱琴海上所取得的任何战果都将岌岌可危。不过,盟军小分队的行动倒着实吓了德军一跳。
德军开始按计划在地中海上收缩兵力,将近3万名德国士兵、2300辆军车和5000吨物资从撒丁岛撤出。对盟军来说,希特勒选择不战而退当然是好消息。丘吉尔因此错误地认为德军根本无意固守地中海的那些小岛,于是觉得即便有美国人掣肘,依靠英军现有的力量也足以占领多德卡尼斯群岛。然而事实很快证明,这是个一厢情愿的判断。
丘吉尔当了回赌徒
9月9日,丘吉尔给威尔逊将军下达了命令,要求英军立即占领多德卡尼斯群岛。与他的乐观相反,威尔逊将军此时却一筹莫展:他手下的部队早被抽调一空,能立即投入战斗的只有一个步兵旅。威尔逊千方百计组成了一支特种空中防务团,由戴维·斯特林中校率领,对多德卡尼斯群岛进行冒险的空降作战。但无论是丘吉尔还是威尔逊,都低估了德军守住岛屿的决心和力量。
9月9日晚,由杰利科少校率领的一支先遣队降落到罗得岛上,企图迫使守岛的德、意军队投降。然而事实证明,德军表现得十分顽强,而意军也屈从于他们的淫威。英军根本无法在岛上建立稳固的阵地。德国飞机从希腊的基地起飞,不停地袭扰英军阵地。最后杰利科不得不选择了撤退。此后,德军大大加强了在岛上的驻军,达到了6000人,使罗得岛成为英军无法攻占的坚固堡垒。
相对于罗得岛来说,英军在其他岛屿的进展要顺利得多。英军小分队采取扫清外围、中心开花的方式,迅速占领了卡斯特洛里佐岛。9月底,海、空两路同时动手,运送3个营的部队分别占领了科斯岛、莱罗斯岛和萨摩斯岛。从战略上说,科斯岛是除罗得岛外最重要的岛屿,因为岛上有飞机场,一小队英国“喷火”式战斗机已经转场到那里。
9月22日,威尔逊为在罗得岛实施新的登陆,提出了最起码的要求:除了动用第10印度步兵师和一部分装甲部队外,要有海军护卫舰和炮火支援,同时,必须有3艘坦克登陆舰、几艘运输舰和1艘医疗船以及足以空运一个伞兵营的运输机。10月7日,丘吉尔致电罗斯福说明情况,但后者还是不同意。10月8日,丘吉尔再次发出诚恳的呼吁,就在罗斯福有意应允的关键时刻,突然有情报显示说,希特勒决定增加在意大利的军队,以便在罗马南面进行一次决战。结果从“霸王”行动中抽出的力量被送往了意大利,这样丘吉尔再也不能为攻打罗得岛求援了。
英国人吃了大亏
同时,德国统帅部也在从十分吃紧的各条战线抽调部队,把精锐的第22机降师从克里特岛运往希腊南部,海军也集结了地中海所有的水面舰艇,准备配合陆军发动反攻。德国第10航空军主力也从意大利转场到希腊,集中力量攻击英国舰艇,掩护陆、海军行动。
德军的空中打击变得频繁起来,连续击沉盟军的三艘驱逐舰。10月3日,德军执行“北极熊”计划,由第22机降师的一支分队在猎潜艇和航空兵的支援下,从海空两个方向对科斯岛发动了进攻。岛上英军布防分散,机场只驻扎了一个连的兵力。英国侦察机及时发现了德军登陆编队,皇家海军原本准备迎战,但却被一个意外事件所阻。10月3日清晨,德国空降部队在岛上降落,占领了中央机场。英军的其他兵力驻扎在该岛的北部,被海上登陆的敌军断了退路。经过短暂而激烈的战斗,科斯岛陷落了,德军俘英军5388人、意军3145人。
在攻占科斯岛的同时,德军一直在加强对其他岛屿的空中突击。与此相应,英国皇家海军也加强了反击。频繁的战斗使盟军和德军都遭到重大损失。但正如丘吉尔所说,盟军方面因为“过于谨小慎微到头来一无所获”,而德军的耐心和坚韧则得到了回报,德国空军逐渐占据了优势。
尽管英军仍竭力坚守莱罗斯岛,但岛上小部队的命运实际上已经决定了。丘吉尔想方设法使岛上驻军增加到一个旅,其中包括3个精锐的英国步兵营。英国海军部尽了最大努力援助守岛的部队,甚至艾森豪威尔也临时派遣了两队远程战斗机前去支援,但是没过几天,这些战斗机又撤回了。此后,德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英国船只唯有在夜间活动才不致遭到损失。
最后的宿命仍无法改变
在成功夺取科斯岛之后,德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直指莱罗斯岛。这是一个仅有13公里长的小岛,中部很窄,有一条1.6公里宽的地峡把岛分成两部分,岛的北部和南部都是山地。英军在岛的北部和南部布防,还有一个意大利海岸炮营。
10月27日,德军最高统帅部在希腊南部的比雷埃夫斯港集中了大量从阿尔卑斯山调来的山地步兵。他们与第22机降师一部共4000人临时编成一个战斗群,准备在莱罗斯岛强行登陆。为避开皇家海军的袭扰,德军采取了一种有效的战术:军舰和登陆艇夜晚隐蔽在群岛中间,躲避英国的驱逐舰,白天则在强大的空中力量保护下以小队的形式移动,逐渐集结起来。英军对这种战术束手无策。
11月12日清晨,德军开始行动,在莱罗斯岛强行登陆,登陆兵的主要输送工具是蒸汽机船和小型近海船只,同时德军第2伞兵团第1营实施伞降,配合登陆行动。11月12日夜,英国侦察机发现了航渡中的德国编队。6艘英国驱逐舰奉命对德舰进行拦截,但未能发现目标,相反德国轰炸机却击沉了英国驱逐舰“德尔弗顿”号。
岛上的地形对防御者十分不利,它有三个崎岖不平的山区,英军在每个山区各派一营兵力防守,互相缺乏联系。德国空军连日来一直进行猛烈的轰炸,而守军几乎没有得到什么空中支援。战局开始逆转。
德军像一部高效运转的机器那样有条不紊地工作。他们已在岛上站稳脚跟并缴获了一些意大利海岸炮。11月13日,德军将岛上英军分割成两部分。接下去的几天内,英军对德军阵地发动的几次反击均被击退,而德军在获得增援后已在实力上强于英军。
11月14日,英国皇家海军作了最后一次努力。驱逐舰“回声”号和“贝尔弗尔”号驶抵萨摩斯岛,将守岛的皇家西肯特第2步兵团接运到莱罗斯岛进行增援。与此同时,另外几艘驱逐舰不断炮击岛上的德军阵地,但这已经改变不了什么了。经过激烈战斗,守岛英军终于精疲力竭,重武器也全部丧失了。部队已不堪再战。
11月16日夜,英国皇家海军不得不展开其拿手的救援行动,尽力从莱罗斯岛救出残余部队。1000多人的英国和希腊部队被撤出,但仍有部分英军和意军来不及撤出。最后,守岛的英军司令R·蒂尔尼上校宣布投降。
莱罗斯岛陷落后,丘吉尔终于认识到英军在这一地区的力量不足以应付德军挑战,于是果断命令皇家海军从这一海域撤退。至此,一度被英军占领的几个岛全部被德军夺回。
当然,英军在多德卡尼斯群岛的巨大牺牲也获得了回报。德国人为了夺回爱琴海上的这些小岛,被迫从意大利撤出了接近半数的空军,这就使得盟军能够在意大利前线夺取胜利。此外,德军除了占领莱罗斯岛遭受的伤亡外,还有大约2000人溺毙在航运途中。德国人在这场战斗中所付出的代价按照效费比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摘自《世纪战争档案》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