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怀旧
乐评人李皖当年有一个著名的感叹:这么早就开始怀旧了!他感叹的是校园民谣作者高晓松,那时高晓松30岁。时代发展到如今,怀旧之风越来越向低龄化逼近,很多“80后”也颇具怀旧情怀。
据我观察,“80后”的怀旧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胡乱感世伤怀,为赋新诗强说愁。这样的例证太多了,大多数“80后”的博客充斥着这样的内容。小学的玩伴、中学帅气的班长;爷爷种的花、奶奶唱的歌;A城的麦当劳、B城的肯德基,等等。
其实每个年龄段都有些人沉湎于这样的抒发,尤其是遭逢以下几种情境,抒发得更为汹涌———独在异地打拼、失恋、下雨(特别是秋雨)、节日(特别是情人节、中秋节)。所以,这类怀旧并非“80后”的专利。不过,其他年龄段人的这类怀旧,因为情绪堆积的过程比较舒缓,能怀的“旧”层次又多,在“旧”里会陷得深一些。又因确实年龄大了,经过风雨知道利害关系,怀起旧来会有克制,可是越克制,在“旧”里的时间就越长久。
“80后”却不一样,他们的怀旧说来就来说去就去,忽东忽西忽远忽近,好像八月的天、小孩的脸,全凭自己的情绪恣意驱使,看多了会有点不耐烦。他们因为情绪变化过于无常,显得疯疯癫癫;他们因为语言文字的训练不够,不太会抒发,显得碎碎叨叨,祥林嫂似的招人厌。
“80后”中,还有一类人的怀旧,是比较沉稳、低调的怀旧。他们闷头独自沉浸在某些“旧”里,自得其乐,不事张扬。白天看着是个标准的公司白领,晚上一到家,在自我怀旧的天地翱翔。比如说吧,也喜欢打电游,却只打超级玛丽、魂斗罗;也喜欢读书,却只读幼时读过的漫画书;也喜欢看演出或者电视上的娱乐节目,却只看京戏或者相声……周末了,别的同事去K歌去爬山,他却几年如一日地奔赴动物园,因为这是他小时候最迷恋的地方;年假了,别的同事去旅游或者睡大觉,他却会把自己关在家里做木工,因为他想要一个幼时骑过的小木马,但现世无处去买……
有个名号挺适合这一类怀旧者——老克腊。王安忆在她的名著《长恨歌》里解释道:“老克腊”是指某一类风流人物,在全新的社会风貌中,他们保持着上海的旧时尚,以固守为激进。人们都在忙着置办音响的时候,那个在听老唱片的;人们时兴尼康电脑调焦相机的时候,那个在摆弄罗莱克斯一二零的;手上戴机械表,喝小壶咖啡,用剃须刀刮脸,玩老式幻灯机的……就是他。
如果舍弃上海旧时尚这一专指,单取其“以固守为激进”之意,“老克腊”就是我说这类“80后”的怀旧者了。他们与上边所举第一类怀旧者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以怀旧的姿态,来处理内心与嘈杂现实之间的关系,尽显卓而不群之态,真有一股“以固守为激进”的彪悍。
对这两类怀旧,我并不偏好哪一类,各有各的喜,也各有各的忧。第一类怀旧者虽然有时招人厌,可谁一辈子不是这样走过来的。民谚说“七八岁狗都嫌”,谁一辈子还没招人嫌过啊!第二类怀旧者呢,虽然少年即露异禀,而且这类人往往成年后会有大出息,但普通人庸常生活的缺失,也非常可惜,当他们年迈老颓,会不会为曾经远离世俗快乐而后悔?
杨葵:资深出版人。著有《找不着北》等影视剧、《在黑夜抽筋成长》等随笔集。
葵话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