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封面专栏/封面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审计风暴该刮向有签字权的人
· 肉价又涨了,肉补为何还不见踪影?
· 对“诤言奖”不要为批评而批评
· 法院本就不该管“开瓶费之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6 月 28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对“诤言奖”不要为批评而批评
  政府花钱向洋顾问取经,国人表示欣赏;政府花钱向老百姓问计,却遭致骂声一片。近日,云南省政府就为此挨了顿猛批。

  《中国青年报》6月26日报道,自25日起,云南省政府公开征集群众诤言,鼓励各界人士为云南发展献计献策。诤言内容包括对云南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生问题等方面提出的具有建设性、前瞻性、独创性见解,以及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批评等,诤言奖最高奖是5万元。

  云南省这项决策有什么毛病吗?仅从新闻内容看,好像积极的成分更明显。但事实却是,很多人对云南这一创举的质疑犹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有人认为,讲真话居然还要花钱买,实在荒谬;有人甚至搬出“彭水诗案”、“稷山诽谤案”来说明,言论环境不进一步改善,花钱也买不到真话。毫无疑问,质疑者的话百分之百正确,没有任何问题。有问题的是,人们质疑的耙子似乎打偏了。因为云南省这项决策的主要目标是向老百姓征集建设性的点子,而不是狭义上的“花钱买真话”。

  我注意到,在此前一天,中新网率先在转发这条新闻时,用了“云南全国首设诤言奖,鼓励民众讲真话讲实话”这个标题,然后各门户网站都沿用了这个标题,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评论者仅从“花钱买真话”这一角度来做文章了。标题侧重点的不同并不值得大奇小怪,值得奇怪的是,一条标题居然可以左右那么多评论者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以至于令人怀疑,人们是不是只看标题不看内容。有人甚至认为“政府设诤言奖是让公众奉旨批评”。发奖金就是“奉旨批评”,言外之意是不是说,原来不发奖金,公众是不能批评的,甚至也不能向政府建言献策?

  严格说来,“诤言奖”并非云南省首创。在古代,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齐威王政权。《战国策·齐策》载:齐威王悬赏求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齐因此而政通人和,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在今天,事例则是不胜枚举,如:1995年,湖南长沙市设立“诤言奖”,鼓励市民向政府积极建言献策;1998年6月,浙江温州市政府向11位市民颁发了“诤言奖”,并采纳了他们关于清理公款购买移动电话、切实搞好温州治水见绿工程等建议。到目前为止,对“诤言奖”的积极作用,尚未见不满的说法,想必,没理由在云南省“诤言奖”还没正式施展拳脚时,就认定它只是花拳绣腿,更没理由将云南省政府与“彭水诗案”扯上关系吧!

  在决策过程中,一些地方官员越来越热衷于向洋顾问取经,但对于“土顾问”(即本土居民)的价值,重视的程度仍然不够。政府毕竟不是万能的,向洋顾问取经是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向“土顾问”问计,则可最大程度地确保政策的贴近性。公众有价值的建议,事实上也是一种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政府花纳税人的钱收买这些建议,与收买洋顾问的建议并无任何区别。它同时也是一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体现以及对“知识有价”的认可。因此我认为,对云南省政府重视“土顾问”的做法,应当多些支持,多些建设性的“诤言”,而不是“为批评而批评”。

  (作者椿桦系资深时事评论员,有时事评论集《舆论尖刀》问世)

  【中国观察之椿桦专栏】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