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纵论
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建立补贴资金,解决猪肉价格上涨带来的民生问题。
(6月18日《新华网》)
“肉价补贴”更多体现为一种应急的、临时性的危机公关举措,有时效性与针对对象的局限。比如,此次城市“肉价补贴”发放对象为低保人员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大中专学生,数量众多的外来农民工被排除在外。
政府应由“肉价补贴”伊始,建立完善长效的公共补贴机制。“肉价补贴”姗姗来迟映射出我国在公共补贴机制建设上还缺乏系统性的战略部署。在困难人口实际人数调查、公共财政补贴预算设立、公共信息预警、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方案、补贴快速发放等方面,还有大量调研摸底工作要做。政府应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补贴机制,届时可针对城市低保和低收入家庭、外来农民工和农业人口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渠道和形式的补贴。
其实,不仅是肉价等副食品价格上涨,包括油价上涨、煤气价格上涨、水价上涨乃至北方冬季的“供暖费”上涨,都会给相当数量的低收入群体带来“生存底线威胁”,需要政府通过公共补贴机制的充实完善,保证每个人获得“价格上涨不至于我吃不起饭、保不了暖”的稳定预期。如此,方能体现公共财政服务于民的本色所在。 (毕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