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高考改变你、我、他
新华社电 1978年3月,31岁的插队知青老鬼脱去山西大同机械厂的工作服,揣着北京大学新闻系77级的入学通知书踏上北上的列车。这位从570万名考生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被录取的大学生。
1977年12月,我国恢复了中断10年的高考制度,570万名年龄介于13岁到37岁的应考者涌进考场,录取人数为27万。
第一年
一双状元鞋,临行密密缝
1977年,28岁的张世河已是3个孩子的父亲,在民办小学教课的微薄收入连孩子的奶粉都难以供给。恢复高考的信息是从妻子做鞋样的报纸上得来的,这位做梦都想有个“公办”身份的山村教师趁着清冷的月明儿连夜赶到县城,搭上了1977年高考报名的“末班车”。
张世河脚上的“状元”鞋无声地丈量着备考的时光。妻子拿家里最厚实的鞋底为丈夫做了一双“状元”鞋,希望这双用红墨水浸过的鞋子能为丈夫带来好运。无数个冬夜里,张世河穿着这双红棉鞋,在不足6平方米的陋室里,画了一个又一个圈,最终他如愿成了河南师范大学中文系77级的学生。
第十年
高考,一次人生考验
1987年,恢复高考的第10个年头,张世河的女儿张春凤走进高考考场。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本想报考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的张春凤,却在报考志愿栏里填下学费和生活费“全包”的军事院校。为此,这个坚强的女孩偷偷地哭了一个晚上。如今已是北京一家公司副总经理的张春凤回忆当年的高考,感慨万千:“高考改变的不仅是我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我对人生的态度。”
第二十年
《我的1997》吼得震天响
1997年中国迎来香港回归的历史时刻,陈步根也迎来了“定夺人生”的高考时刻。在恢复高考20年后的考场上,这位来自福州的男孩挥汗如雨,在微微发潮的考卷上书写前程。如今在一家外企做设计师的陈步根说,接到北京印刷学院入学通知书的那天,他骑着单车一路狂奔,正在变声的嗓子把当时最流行的歌曲《我的1997》吼得“七零八落”。
1977年北京理科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