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天天今年上初二了,在她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好好过一次儿童节,过一次真正属于自己的儿童节。
她想给儿子亮亮积累财富,买房子、买汽车……但她没想到,从小没有母爱的儿子,却刻意躲避着父母,终日不肯回家。
(5月30日《现代快报》)
一项抽样调查表明,大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存在心理健康偏离的小学生为17.92%,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占4.01%。
(5月31日《现代快报》)
[读者快评]
不能再让孩子心酸了
天天曾度过的十个“儿童节”,都是令人心酸的。其中六个节日参加学校的庆祝活动,没有一点“放飞”的自由。还有四个节日被家长牵着“鼻子”走,“恶补”文化课。如何才能让孩子们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呢?首先,应该给孩子一点自由活动时间。学校组织的“六一”庆祝活动,最好不要占用“六一”这一天。如果学校确实需要安排活动,也应遵循自愿参加的原则。其次,“六一”应远离文化学习。虽然我们暂时还不能摈弃高考这根“指挥棒”,也无法消除“就业难”的阴影,但是,仅仅给孩子一天的自由,应该“坍不了天,陷不了地”吧。再次,不必追求“有意义”的儿童节。儿童天生就喜欢玩耍,如果在儿童节还要安排“有意义”的活动,岂不是抹煞了儿童的天性吗?让孩子们快快乐乐地玩一天,别让孩子们留下终身的遗憾吧。郭其健
想起一个小故事
想起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小故事,有个卖糕的小贩,儿子饿急了抓了块糕,他又打又骂。旁观的人问,为什么要打孩子?他说,卖糕的钱是以后给儿子娶媳妇的。这对父母总想着为儿子创造财富,而忽略了儿子情感上的需求,终于在他们之间形成了一段几乎无法融化的冰河期。所以尽管儿子能理解父母当时的行为,但是在情感上始终无法接纳。
所谓幸福,其实就是人们情感上的满足度,但亮亮父母为他以后的幸福在异乡打拼时,却恰恰使亮亮失去了幸福。想想那些空巢的老人、留守的儿童,还是那句老话,常回家看看。杨菁
“小不点”问题不小
儿童节应该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了,一是因为这个节日专属他们这个群体,二是因为这是个国际性的节日,全世界都要关注儿童们的身心健康。然而,当太多的孩子将儿童节当作伤心日时,全社会都需要重视这个“小不点”问题了。
很多年轻的父母,在创业之初总是想着如何努力创造财富,带给孩子一个富裕的成长环境,而忽视了孩子们心理上的需求,等到口袋满了,却发现与孩子的距离远了。
另一方面,学校的教育思想主要侧重在考试、分数上,儿童节、休息日被“善意”占用来补课、培训,这种类似“软暴力”让孩子们很受伤。
所以,把节日真正还给孩子,让孩子在阳光下健康成长最为关键。但愿儿童节不再成为孩子们的伤心日!
千里孤雁
该给留守儿童多些亲情
父母都去城市打工了,在亲情教育上留下的空白,或许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咱们这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别以为多赚了钱,让孩子上了学,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实,孩子别的教育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弥补,唯有与父母之间的亲情,需要共同努力,日积月累。否则,辛辛苦苦培养出一个孩子,却与自己的父母产生隔阂,不了解父母的苦心,这不是最令人心酸的吗?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亲情更重要,有了亲情,他们才明白为了让自己上学,父母在外是多么的不容易;他们才懂得,父母留下自己,其中包含着多少难处和不舍。
广陵龙
18%的数字让谁深思
18%,这个数字确实令人深思。首先,家长们应该深思。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长对孩子既溺爱又严厉。在生活上对孩子百般溺爱,让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但是,在学业上却对孩子十分严厉。除了文化学习外,还给孩子“添小灶”,学美术、音乐、棋类等特长,让孩子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其次,学校应该深思。是否施加了过重的课业负担?学校应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而不能搞“单打一”,只重视文化学习。以至于让“小眼镜”越来越多;“小夫子”气越来越重。学校应该倡导并实施“快乐学习”,让孩子们真正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再次,社会应该深思。是否给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多的精神和物质产品。我们的展览馆、公园、娱乐设施,应该更多地对儿童免费开放;应该出品更多的儿童书籍和影视作品。浪遏飞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