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体育明星近来很是不爽,不是在赛场上输给了外国选手,而是在舞台上猝不及防地被娱乐狠狠地撞了一下腰。在长沙举办的2007年中国体育十佳劳伦斯奖颁奖晚会上,体育明星的人气完全被娱乐明星盖住,向来“飞人一出无与争雄”的刘翔,其风头完全被李宇春抢走,十大奖项隆重揭晓所收获的欢呼,没有一次比得上李宇春的那曲《N+1》。被冷落的体育明星生气了,棋圣聂卫平情绪激动地质问“为何上李宇春”,世锦赛冠军李妮娜称“娱乐只能是陪衬”,跳水皇后高敏也是对晚会的娱乐化狠批一通。
在各种场合被鲜花、掌声和尖叫宠惯了的那些傲慢的体育腕儿们,哪里受得了被冷落,而且是在自己的“专业”地盘上。所以说,有点失衡和醋劲儿很正常。
被掌声宠惯了的体育明星们,在这个娱乐为王、娱乐通吃一切、娱乐化一统江湖的时代,你们就将就点吧。看看这个时代,还有哪个领域未被娱乐化所占领?学术界比你体育界严肃多了吧,人家早就向娱乐臣服了,学术超男、超女之类赚得不亦乐乎;艺术家的自尊也比体育明星强多了吧,某企业一个宣传活动同时请了大师陈丹青和某位当红影星,当记者的话筒朝他们伸过来、镁光灯照过来时,我看到陈丹青“知趣”地退到了一旁,这无关什么职业尊严,也丝毫损害不了艺术的严肃地位,而是“识时务者”对娱乐为王的一种避让。娱乐通吃一切的时代,如果以掌声和尖叫作为衡量职业尊严的标准,整个社会都没尊严。
而且如今各种形式的排名活动也越来越商业化了,商人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谁能给他们带来最多的眼球和最多的回报,他们就会依重谁,显然,这方面体育明星是比不过娱乐红人的———我不知道这些体育明星参加这样的颁奖活动拿不拿出场费,但既然你参加了这种排名活动,也就进入了商业化的轨道和娱乐化的逻辑,就得尊重商业逐利考虑,接受娱乐为王的事实,否则你就不必参加这种排名活动。
更重要的是,体育明星近年来本身存在一种自我娱乐化、迎合娱乐化的严重倾向。呵呵,在舞台上风头被娱乐红人抢走时想到体育尊严了,可在娱乐化中大把大把地赚着出场费、享受着娱乐化带来的名气资源时,怎么就不要体育尊严了?至今为止,在娱乐对体育的勾引和侵染中,我惟一看到过的拒绝是在刘翔身上。2005年春节晚会本想让刘翔唱歌或演小品,面对央视的“卖唱”要求,刘翔这样说:我已决定不再当众唱歌,因为我想告诉大家,我是一名运动员,不想做一名歌手。他说“只想以一名运动员的身份让大家记住他”———这才是真正维护了体育的尊严,捍卫了不可逾越的职业原则。可现实中有几个体育明星是这样做的呢?他们频繁参加各种晚会献歌卖唱,他们对各种娱乐取向的活动邀请来者不拒,“不辞劳苦”地参与各种商业演出,在娱乐文化工业的机器中赚着惊人的广告费和出场费。在娱乐化面前,体育早就没多少尊严了,这更多是自我娱乐化的结果。
既然如此,当与娱乐红人同台的时候,就没什么好犯酸的了———当在某次学术颁奖中与不如你们强势的学术明星同台之时,说不定你们心态就平衡了,这是文化工业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