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纵论
搓澡工补助每小时58元,某企业举办的这个招聘吸引了5000多名大学生应聘。按招聘单位要求,凡录取的大学生必须从基层做起,如搓澡工或捏脚工,绝大多数应聘者表示认同。(《新京报》4月16日)
虽然网上很多人对大学生的选择表示支持,并认为这是就业观念可喜的变化,但我坚持认为,大学毕业生卖猪肉、擦鞋乃至当搓澡工,无论对于他们个人还是整个社会,无论对于高等教育还是人才使用,都不是一件好事。
的确,跟那些一心要做公务员、白领的大学生比起来,甘当搓澡工的这群大学生是放下了架子。可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应聘搓澡工,恐怕看中的还是每小时高达58元的补助,不菲的收入让他们宁可放弃自己所学从事没有多少“知识含量”的工作,也不愿意到基层、到落后地区去施展才华。从眼前利益来看,他们的确显得务实了,但这种“务实”未必是一种理性选择,更无以彰显所谓的“价值理性”。
我无意于也无权指责应聘搓澡工的大学生们,而是想表明,如果有几个大学生选择做搓澡工,那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那么多大学生争当搓澡工,显然不是一种正常现象,在这种不正常现象的背后,肯定有一个或几个地方出了问题。比如,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普遍不高;高等教育与就业市场没能很好地衔接;再比如,户籍制度阻碍了人才的正常流动;还有大量存在的靠关系就业……从根本上说,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其主因并不是大学生好高骛远,放不下架子,而是我们的教育制度、就业制度有很多问题。如果我们对“大学生当搓澡工”之类现象盲目叫好,就会在无意之间掩盖了这些问题,从而不利于这些问题的发现和解决。
(晏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