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陶林二公祠复建工程正在总统府东花园紧锣密鼓地进行。昨天,记者了解到,二公祠原先留下的349件木构件仍能使用,但砖瓦、柱础等材料均已不存。复建后的二公祠用上了苏州的旧木料、巢湖的石材。“老零件”联姻“新材料”,将是复建后二公祠的一大亮点。
木构件正在拼接维修
二公祠木构件均存放在总统府西花园一角,占据了两个大房间约七八百平方米的空间。其中一间房门紧锁,从窗外看去,精美的斗拱、精致的廊穿、浑圆的木柱,码放得整整齐齐。木工张师傅找专人打开大锁,记者才得以近距离目睹构件原貌。张师傅说,这些构件可是古董,他们派了专人负责看管。
另一间房内,10几位木工师傅正忙着拼接前厅柱子,给木柱截换、刨木皮。一根长达6米多的柱子,分成了两截,其中一截4米多长的是原木柱,接上的1米多长的则是“新料”。“新料”紧紧啮合在原木柱榫头上,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是两个时代的柱子。经了解,原来“新料”是从苏州买的旧木料。因原木柱底端朽腐严重,专家建议用截换方式重新拼接。“拼接很费事的,一个柱子就要接两天,”师傅们称,复建古建筑比建新房难度大多了,要看图纸,保证按编号修复,不能乱,活又细致。据了解,负责这349件木构件修复的就有30多位木工师傅。
材料朽腐缺损 复建难度大
原陶林二公祠留下349件木构件,包括14组斗拱、南厅的门两扇,此外,还有24件石墩,人物图案砖雕刻等3组。历史久远,加上二公祠长期居住了51户居民,拆除时工人不专业,导致内墙结构损坏严重,原来的砖瓦均已不存。据复建工程人员李勇介绍,有关陶林二公祠的档案资料很少,2001年拆除时,仅留下几张不够专业的照片,加上拆迁时编号混乱,构件的具体位置,建筑细节如何都不得而知。这给复建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的专家花了20多天才将有关情况摸清楚:二公祠建筑面积479平方米,院落面积683平方米。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形制为二进三开间,其中有前厅、大厅和东厢房。专家将构件一块块拼装、重新编号,再结合仅有的几张照片,总算复原了大致的模样。
模样恢复后,专家又对遗留构件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检测,结论是:大部分要维修,少部分要截换。
参考曾公祠 左公祠
理想的文物复建是“四原”:原材料、原工艺、原色彩、原布局,但实际操作不可能完全做到。据李勇介绍,原二公祠的瓦、青砖都没了,只保留了木构件中的立柱、大梁、斗拱等,而且构件本身还存在朽腐等情况。原材料首先就不可能完全做到。资料不存,二公祠原貌如何,无人得知。原工艺、原色彩就更无从提起。
为此,复建负责部门请教南博专家现场指导复建,还参观了扬州的曾国藩公祠、湖南的左宗堂公祠等,意在取经,以作二公祠参考。“清朝盐商大户人家梁柱等都是整块木料,但陶林二公祠基本是拼装木料,可见当年官府经济不宽裕”,“柱础的形状、位置,晚清建筑的格局和细节,参观与二公祠同时代的公祠,对我们复建有借鉴作用”。为此,李勇等人甚至还在研习《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等古建筑书籍。李勇称,目前,具体如何建设,专家和相关部门仍在摸索、研究。
苏州的旧木料巢湖的石材
专家鉴定报告中指出,二公祠正厅和东厢就缺80多件木构件。针对构件缺失和朽腐情况,基建部门共买了两卡车旧木料。而这些木料也并非普通木料,李勇称,四处寻找之后,最后才决定去苏州木渎镇的旧木料集散地采购。原因是,新木料含水率高,易变形。旧木料不易变形,易恢复原貌。缺失的需要截换的旧木料,就在木渎镇现场加工再运回。目前,旧木料已置办整齐。缺失的木构件置办整齐后,为避免虫蛀,旧木构件和新材料都经过防腐防蛀处理。
二公祠柱础磉石缺失很多,如何保证新购石材与原来材质相同?复建部门经过多方调查,终于选定了安徽巢湖的一处山,该山上石质跟原二公祠现存的柱础石质相同。
至于构件使用何种颜色,更是件复杂的事情。李勇称,谁也说不清原先的颜色,所以,目前构件颜色和房屋整体颜色尚未确定,专家和有关部门还在商讨中。“不过,斗拱已确定,用热桐油油饰,桐油的好处是易渗透到木料里,防腐耐用。防水、防潮、耐温度变化能力不减而增强,而且耐用性也比直接上其他底漆要好”。
计划10月建成开放
记者在复建现场看到,桩基已打好。二公祠的院墙定为石灰墙,高约3米多,二公祠正厅前左右两侧已种下两棵桂花树,前厅还有棵香樟。目前,复建部门一边着手复建,一边四处寻找纪念品。李勇称,除了外出参考左公祠、曾公祠的建筑,他们还去福建、湖南等地搜集陶林纪念品。
据了解,今年5月,二公祠的主体建筑将完工,10月,将全部建成开放。
实习生 王红蕾
快报记者 许小红
陶林二公祠总平面图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