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描述了中关村1980年到2006年的历史进程。作者花费了三年的时间,采访了三百多个人物。有在中关村捞得身家亿万的企业家、世界500强的超级大鳄,也有出师未捷的悲剧英雄。所有的那些雄心、野心、权谋、商战、虚与委蛇和彻底疯狂,伴随着云谲波诡的政治风云,在中国的大地上起起落落。
破裂的金字塔
在中关村迄今为止的历史上,当它必须做出决定朝哪个方向走的时候,那些拥有权力和资源的人,曾有好几次左右彷徨,仅仅是靠了民间力量,才推着它朝前走出一步。
陈春先出人意料地反败为胜,不免意气风发,得寸进尺,打算把那个本来难以为继的“服务部”再行扩张。他们为自己起了个新名字,叫“北京市海淀区新技术开发研究所”,后来一致认为应该更加响亮,便把“海淀区”一笔勾销,添上“华夏”二字。不用说,这是把自己当成整个国家的象征了。
蓝色小屋已经无法容纳更多员工和更大野心,他们在花园路6号找到新的办公地点。这里本来是家标准件厂,属国家所有,现在关闭了它的冲压螺丝钉的机床,打开大门,迎接新主人。
新公司属于民营性质。那时候中关村还没有所谓“民营企业”,“四自”这是中关村民营科技公司对自己所做的概括,意思是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陈春先决定切断公司和政府的瓜葛,唯一的合作伙伴是一家由政府投资的企业———北京市海淀区工业公司,彼此以一纸协议确定关系。文本至今保存完好,可以看到双方以“甲方”、“乙方”指称,其条款格式同今天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合同已没有区别。
“华夏”1983年4月15日宣告成立。所有人都在匆匆忙忙向前赶,政府的批准文件还没下来,它便按捺不住,提前诞生了,也不再偷偷摸摸。众人大张旗鼓热闹一番,庆祝长夜过去,曙光升起,新的事业行将开张。很多年以后,纪世瀛还对这个时刻记忆犹新。这么美好的感觉过去从来没有过,此后也没有再现。“多好的春天!”他带着几分遐想感叹,“中国最大的科学金字塔开始破裂了。”
的确破裂了!科学家走出中国科学院的高墙深院,扎根在围墙外面的土壤中,孕育出一个新生命。第二天,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忙不迭地把批复签发下来。在中关村数以万计的档案文件中,这是最为简练的一份,里面除了同意创办华夏,一句废话也没有。这样,新生儿就合法了。邮政局给了它一个信箱:“北京8013”;人民银行给了它一个账号:8902-318;标准件厂把自己的总机中继线借给它用,还给它开通一台分机,电话号码:668941-438。331路公共汽车在这里竖着一块站牌:花园路站,每隔15分钟就开过一趟车来。
这是一个颠覆性的事件。无论对中关村还是对整个中国来说,都是如此。花园路6号东去物理所不过300米,处在科学院路和学院路的包围之中。当它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之时,就意味着,这个中国科学家的大本营,已经没有力量阻止其内部日益弥漫的离心离德倾向。
天气越来越暖和,任何一个曾在这个春天走进中关村的人,都会感到这块死寂的土地获得新生。孤坟侧畔,草木返青。野岭下面,柳絮参差飘舞。一条小河横亘在荒原野岭间,岸边铺垫着农家的水稻和菜地,把一片生机带到很远的地方。白颐路很窄,而且坑洼不平。房屋低矮破败,掩映在大街两侧的钻天杨后面。这些树都是1958年那个火热的年代里种下的,现在又高又大。陈春先不再孤军奋战,他身后已出现一大群狂热的义无反顾的人。他们将和他汇合成一股力量,把一根又一根楔子打进金字塔的裂缝。
时代真的变了。科学家创造的成果应当拿钱来衡量,科学家不再只是献身,可以名正言顺地获得更多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