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菜花(儿)炒毛豆、芦蒿臭干(儿),青菜烧香菇,鸭血炖豆腐、枸杞头(儿)、马兰头(儿)拌香干(儿),茭儿菜、菊花脑、黄瓜、虾米把麻油浇……”在前天晚上的“生活南京”网站视频栏目里,白局老艺人周惠琴和徐春华在老琴师许仁寿、徐东宝的二胡声中一口气列举出南京地道的野菜,那强烈的拖腔儿化音,南京味全都出来了。
南京白局已濒临失传
“一般来说,表演时女的穿旗袍,男的穿大褂。虽然我们现在身材不是那么好了,但我们还是挑了最靓的衣服。”为了参加视频节目,同为66岁的周惠琴和徐春华老师还特意打扮了一下。徐春华说,她们两人自十几岁时学习白局,一直坚持至今,也是目前南京唯一还在表演这个曲种的两姐妹。当年,云锦工人在劳动之余自娱自乐哼唱了一种“三言两语”式的小曲,这种表演多由机房工人在业余时间进行的,唱一曲叫摆一局,不收费用,所以就是白唱,因此被戏称为“白局”。后来,就由市总工会牵头成立了南京市白局曲剧团,从丝织厂抽调了一批白局老艺人,又选调了几名文艺工作者,招收学生,开始对白局进行系统的抢救、挖掘、整理与创作。她俩就是这一批培养出来的白局传人。如果她们没有把白局传下去,白局将就此消失。
想招耐得住寂寞的徒弟
徐春华说,“现在最遗憾的就是没有接班人,我们也不敢招徒弟,因为学了没地方演出啊。”
周惠琴表示,白局正准备申请国家非遗,她们很想保留这个南京的曲种,很想把自己的技艺传承下去。“如果只是一时兴趣想学,不行。学习民间艺术首先要耐得住寂寞,一个曲牌可能要反复唱十几二十遍,这就需要耐心,不要一看不太好学就打退堂鼓。还有方言非常重要,最好是南京人,当然如果在南京近郊,如江宁、六合、江浦的,口音还能纠正过来,招徒弟不分男女。”在视频节目中,徐春华讲出了招徒的要求。
快报记者 项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