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毕竟年轻,思想不够成熟,找工作时容易跟着感觉走,更不会考虑到将来可能面临的各种压力。”昨天,家住秦淮区路子铺社区的郑女士告诉记者,从去年11月底到现在,她非常辛苦,跟着儿子跑了不少招聘会,还跟去上海参加了一次面试。“连过年我们都在研究设计下一步的应聘方案。”尽管说话的郑女士明显透着疲惫,但眼中却闪着别样的光彩,她说她有信心能替儿子物色一家好单位。
老妈跑了9场招聘会
一份蛋炒饭是郑女士给儿子和自己准备的应聘营养早餐,用猪油炒的,满满一大碗。“粥之类的根本不管用,10点钟就饿了,跑过招聘会的人都知道,如果多投几份简历,多和人家聊聊,一般都要弄到下午一两点钟。一般我都穿平跟鞋,这样一天转下来不累人。”今年48岁的郑女士两年前就从单位内退了,唯一的儿子今年就要大学毕业,如果儿子能找份好的工作,她这个当妈的心就放下一大半。所以儿子找工作这种关键时刻,她是万万不能坐视不管的。“如果他以后陷入职业困境,还不是得由我们来收拾烂摊子。与其事后补救,倒不如提前介入,我们毕竟是‘过来人’。”郑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的儿子性格内向,现在是南京某大学审计专业的大四学生,为了能帮儿子找一家好单位,从去年底到现在,她带着儿子跑遍了各类招聘会,大大小小已经足有9场。
3月初儿子去上海应聘那天,郑女士不仅为儿子准备了全新的套装,自己也特地准备了一套职业装,好像去应聘的不是她的儿子却是她自己一样。
这样的父母还挺多
去年11月开始,当她提出要跟去招聘会的时候,儿子并不愿意,于是郑女士就说自己一天到晚待在家太闷,陪儿子完全是当成舒展筋骨,顺便帮儿子到现场看看合适他的单位。“一开始我们跑应聘会的时候,他都故意和我保持一段距离,有时候遇到他们学校的同学,我怕他太难堪就都闪到一边去。”不过郑女士发现,招聘会上,像他们这样母子上阵、父子上阵甚至全家上阵的可不少,她还看到一位父亲先去“打前站”,主动和招聘人员聊天,然后再带着女儿去应聘,也有的人家在现场因为大人孩子意见不一还当场争吵起来,所以,现在儿子已经不再嫌老妈“碍事”了。
郑女士说,和儿子一起应聘的过程中,她还是能感受到一些压力,邻居也曾经笑她以后是不是也要帮儿子征婚,“儿子是我的,我最清楚怎么做是真的为他好,而且我也的确帮到他不少”。
姜还是老的辣
“其实我担心的还是对的。”郑女士说,原本她担心儿子性格内心不擅长与人交流,所以才想陪着一起去,结果儿子真的在应聘过程中经常冷场,上次南京一家陶瓷制作厂问他怎么考虑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他愣是说不出半句话,情急之下,原本站在儿子身后的郑女士大大方方地开始直接询问招聘单位一些薪资和福利的待遇。“其实招聘单位对我们这样的父母态度都很好,而且我们做父母的和人家谈一些实质性的问题也不会别扭”。
郑女士说,在陪着儿子应聘的过程中,她也掌握了一些窍门,“比如说了解这家公司前几年接收的应届毕业生目前的职位有没有变化,就能知道有没有升职的可能。”郑女士说,自己原本在单位就是做人事工作的,所以很容易就能谈到一些实质性的关键内容,对方也对她这个应聘妈妈刮目相看。
“我知道我儿子性格内向,但这种性格做审计工作最合适了,细心又耐心,当初就是我指导他报的这个专业。我也常和招聘单位的领导说,关键是他的学科成绩都不错,专业是很好的。”虽然目前儿子还没有应聘成功,但相信在她的指点之下一定可以找份最适合他的单位。“我可不是‘包办’,但是儿子终身大事,我不可能不过问,他们从小就念书,了解社会实在太少了,大人帮帮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现在我们母子去应聘都已经习惯了。”郑女士对于儿子的前景是信心满满。
■心理专家说
父母要注意“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一年来,家长的“管理”触角已从帮孩子选业余兴趣、选大中小学校、选本硕专业延伸到了现在的择业,堪称为子女成长全程“护航”。
江苏天虹贸易有限公司的人事部负责人王先生对记者说,这两年公司在招聘的过程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家长陪同孩子参加笔试或面试,最初他们还不习惯,现在也已经习以为常了。应聘学生家长多是打听薪酬构成、福利待遇、岗位级别等颇为专业的问题,王先生说:“初入社会的毕业生们对这些的确没有概念。的确需要家长的关心。”不过,王先生认为,对企业而言,聘用这样的毕业生总感觉不踏实,不知其能否迅速转换角色,适应职场竞争压力,独当一面开展工作。
心理咨询师王爱军表示,自己十分理解家长的心态,但“呵护”有点“过”。他认为,大学毕业生已具备一定的分辨、解决问题能力,父母不可能永远“陪”下去;更何况,企业在对待这类求职者的真正水平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一定看好,襁褓中的孩子总会让人产生“长不大”的感觉,说不定好机会反而容易流失。所以,父母的介入应该适度和适时,否则过犹不及、适得其反。快报记者 陈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