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2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吞吐大荒
· 白对联
· 身体圣经
· 飞天大传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3 月 22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飞天大传
  中国航天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能走到今天,其中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本书全方位再现了50年间中国国防尖端科技艰难发展的历史进程。从第一代国家领导人的相关决策内幕,到数十万科技人员的刻苦攻关细节,从几个军事大国间的航天航空生死博弈,到导弹部队将士的长空驱敌,都得到生动充分的展现。

  车颠火烧原子弹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美国除了加紧对中国进行全面遏制和战略包围之外,对中苏间日趋恶化的双边关系也非常关注。美国中央情报局在一份报告中分析道,中国也许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将核武器用于实战,在这一时期内,中苏关系会发生难以逆转的全面冲突,苏联势必会在中国还没有完全掌握核武器的实际应用之前,即先发制人,对中国进行摧毁性的核打击……所以,能否尽快拥有导弹核武器,对中国未来的命运可说生死攸关。

  在自己国家的领土上进行导弹运载原子弹的发射试验,是前所未有的。美国和苏联在进行这种试验时,都是往海上打,而中国限于各种条件,只能在本土上进行。

  1966年2月,国防科委邀请二机部、七机部,总参作战部、装备计划部和东风、马兰两个基地等有关单位负责人,研究了导弹核武器的试验问题。会议认为,进行全射程、全威力、正常弹道、低空爆炸的“热”试验,既可达到试验目的,又符合实战情况。试验的安全性也没问题,因为导弹本身有安全自毁装置,如在导弹飞行的主动段发生故障时,可由地面发出指令将弹体炸毁,核弹头有保险开关,即使导弹出现故障自毁爆炸,也不会引起核弹发生核裂变。

  3月11日,周恩来主持中央专委会议,在审慎研究之后,原则同意了这一试验计划。

  盛夏时节,青海金银滩。原子弹研制基地的简易公路上,一辆汽车奔驰往来。驾驶室里,安全技术部门的负责人苏耀光对司机说:“能不能再快一些,再颠一些?”

  司机不吭气,脚下却使上了力。汽车像发了疯一般晃晃荡荡,无头无脑地乱窜。

  即便这样了,苏耀光还嫌不够:“再颠一些,越颠越好。”

  在这辆汽车上,装载的不是什么普通东西,而是一颗货真价实的核弹头。

  核弹头的碰撞、坠地撞击、自毁、燃烧等一系列异常状态下严格的模拟试验,是在朱光亚组织安排下,由苏耀光主持进行的。同时还进行了综合静力、噪声、底部压力、脉冲试验等,以确保核弹头在解除保险之后,即使发生异常情况也不会发生核爆炸。

  李觉说,小振动分步分次在振动台上做了以后,没有大的振动台,就上汽车干,看究竟怎么样,核弹头要能经得起这个振动才行。就这样拉一拉、跑一跑,心里就有数了。

  李觉那次还是第一次见周恩来。汇报的时候,周恩来劈头就问:“怎么样,二位?”

  钱学森挠着头皮说:“我们保证导弹不掉下来。”

  李觉也跟着说:“我们保证掉下来也不在地面爆炸。”

  周恩来听了点点头:“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不能在自己的国土上搞核爆炸,万一爆炸,不是等于自己给自己扔一个原子弹?!”

  原子弹是导弹上最娇气的乘客,它所住的房间(弹头密封舱)要十分舒适。现在要对重很多倍的产品进行高效减震,是个新的课题。

  随后,他们又进行了密封舱的调温试验。没有大型低温试验室,就到部队的冷库去做,而高温试验就利用211厂的喷漆烘干厂房进行。由于大质量产品的传热是个缓慢连续的过程,试验要昼夜不停地在50摄氏度的高温下做,食堂就把饭菜送到现场。做完这一阶段后,又带上全套地面设备和调温试验弹头去青海,在海拔3000多米的地方做试验。确保安全就成了头等大事。就这样一步一步不断试验,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完成了作为核弹头运载工具的导弹的多种试验工作。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