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0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吞吐大荒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医生不会告诉你的健康情报
· 飞天大传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3 月 17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飞天大传
  中国航天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能走到今天,其中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本书全方位再现了50年间中国国防尖端科技艰难发展的历史进程。从第一代国家领导人的相关决策内幕,到数十万科技人员的刻苦攻关细节,从几个军事大国间的航天航空生死博弈,到导弹部队将士的长空驱敌,都得到生动充分的展现。

  一份协议谈了35天

  万里高空,洁白的云层犹如凝固了的波涛,托举着飞机向西北方向奔去。这架苏制伊尔-18飞机,两年前曾经载着周恩来前往印度尼西亚,使新中国的声音通过万隆会议传遍了全世界,现在,即1957年9月7日,它又载着一批不寻常的人物,肩负特殊使命,飞往北方近邻的首都莫斯科。

  这些人,就是由聂荣臻元帅率领的中国政府工业代表团,副团长是宋任穷、陈赓,团员为李强、钱学森、万毅、刘杰、王诤、张连奎和刘寅等。另外,还有担任代表团顾问的21名火箭、原子能、飞机、电子等方面的专家、教授,分乘两架飞机,一起前往莫斯科。

  几个小时之后,代表团乘坐的专机缓缓停在了努契科伏国际机场。

  聂荣臻和代表团的其他成员走下舷梯,与前来迎接的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别尔乌辛握手拥抱。别尔乌辛热情豪放,使聂荣臻一时忘掉了长途颠簸所带来的疲劳。 

  代表团在莫斯科简单休息了一天,便于9月9日开始了艰难曲折的正式谈判。苏联方面主谈的是别尔乌辛和国防部一位中将。当时作为在苏联上层受控制使用的别尔乌辛,因为在斯大林死后误上了马林科夫的船,后来虽然被赫鲁晓夫开恩留用,却总是日夜惶恐,处处小心,谈判中事事须向赫鲁晓夫请示,毫无实权,因而谈判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波折。

  在整个谈判过程中,中苏双方都受到了克格勃的监视。中国代表团分别下榻于别林斯基大街别墅和苏维埃宾馆,在这两个地方的大门口,专门有一个克格勃中校坐在那里,须臾不离,了解代表团成员的行踪以及苏联人的进出。因为进行如此重大的谈判,不能轻易泄露内情。中国代表团由于事先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拟定了周详的应对措施,因此,分头取得了一些进展。二十多天后,双方终于达成了协定草案。

  协定草案拟定完毕,究竟合适与否,需要报告国内,由中央研究决定。聂荣臻立即派宋任穷带着这份协定回国,向中央汇报谈判的详细情况。宋任穷昼夜兼程,连倒几次才飞完漫长的路程。一下飞机,他连家都顾不上回,就赶紧从机场直奔中南海。随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在一起开会讨论了这个草案,对代表团的工作深表满意。他们在提了一些局部的修改意见之后,很快便予以批准。苏联方面将草案呈报上去以后,也立即获得了批准。在此期间,赫鲁晓夫还通过中国驻苏联大使刘晓,向毛泽东发出了邀请他到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纪念节活动和世界共产党、工人党会议,毛泽东很痛快地答应前往参加。

  1957年10月15日,充满俄罗斯风格的苏联国防部大楼,里里外外显示出一派忙碌景象。大厅中,灯火通明,气氛热烈,中苏两国的代表们在经过35天的紧张谈判之后,聚集在这里,举行签字仪式。聂荣臻和别尔乌辛分别代表两国政府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协定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生产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以及在中国建立综合性原子能工业的协定》,简称为《10·15新技术协定》。

  在这个协定中,苏联应允在原子能工业、导弹、火箭武器、航空新技术以及导弹和核试验基地建设诸方面,对中国进行援助。苏联方面将于1957年至1961年底,为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提供尔-2等导弹样品和有关的技术资料。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