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发言
雅典奥运会上,我国一位运动员在外国运动员失误后获得了冠军,在回答记者“这次获胜是否有偶然因素?”提问时,他说:“不,就应该我得金牌。”王蒙认为这虽然是一个回答方法,但有些粗糙。他替这位运动员设计了一个回答,“是的,某某的实力甚好,他本来有条件夺冠,我为他的失误感到惋惜……”
(3月13日《新京报》)
“三八节”来临之际,有一条短信让人会心一笑:“俺要感谢CCTV、MTV,感谢经纪公司,感谢妈咪爹爹,感谢你的手机,能让俺在今天对你说:妇女节快乐!”这条短信正是对大大小小的音乐颁奖盛会上获奖者统一感言的揶揄。粗糙未必就是不好,粗糙有时就是原生态,就是真性情的体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那些原汁原味的感言才是运动员的真实心声,不经过刻意加工的感言才让人感动,故意取悦大众、说一些冠冕堂皇的感言,四平八稳,滴水不漏,政治上无限正确,这样的感言听多了多累呀?
雅典奥运夺冠后,罗雪娟一席“我要感谢所有爱我和恨我的人”的感言,不比那些不痛不痒、味同嚼蜡的感言让人激动吗?
多少年来,我们习惯性地陷于思维误区———统一口径。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都是预先设计好的。发言者成了被线牵引着的木偶,没有主见,不能发挥。运动员都是有思想的生命,他想说什么,只要无伤大雅和不关涉原则问题,不妨让其畅所欲言。
老是忧虑运动员不会说话,老是处处给运动员拟好发言草稿,这是糟糕的父爱主义;老是担心运动员会说错话,会侵入政治边界,这是泛政治化思维在作祟。如果非要认为某些运动员的感言过于粗糙,听起来不那么悦耳,那么比粗糙更可怕的是统一口径,因为这么多年我们已被太多的统一口径所折磨了。 (潜山 安徽 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