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视点
群众最关心什么,就应该考核干部什么,这是前来出席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杨卫泽的话(新华社3月3日报道)。这话,相信是说到了百姓的心坎里。
政协委员冯巩主演的喜剧《别拿自己不当干部》即将在全国上映。在这部戏里,冯委员扮演的国营纺织厂工人王喜有一句“模仿”《徐九经升官记》的台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腐乳。”要官员“为民做主”,当然是百姓不“规范”的说法,但不“规范”的说法背后,愿望却是清晰的:行使公权的官员,一言一行都得为百姓谋福祉。舍此,即便“考核”过了关,即便“政绩”耀眼被赏识、提拔,在百姓的心目中,自然另有一杆秤。
对一个官员的评价,如果“上级”和百姓在看法上差太多,撇开别的因素,至少表明要么考核制度形同虚设,要么考核标准有问题。
因此,杨卫泽代表提出对干部的考核要从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着手,表明他把准了现行考核办法的某些“病灶”。尽管中央反复强调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但一些官员追求眼前和表面政绩的惯性难改。因此,自上而下的官员考核,到底是看眼前和表面政绩,还是看民生是否得到改善,始终是个值得警惕的问题。
怎么防止官员无视民生求“政绩”?杨卫泽代表介绍了无锡的办法:考核权重最高的指标是“城乡居民收入”,次高的则包括“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完成率”等。这套考核办法,既包括了实在的百姓“钱袋”,也涵盖了环保这样的“软指标”,导向应该是合乎科学发展观的。硬机制的约束,比口号和劝导宣传,要有效得多。
不过,谁来考核呢?按照目前的情况,上级部门,或者是基层群众“通过”上级部门进行意见表达和归纳,仍将是考核的最现实途径。这样的方式,是否能准确传达民意是有“折扣”的,而且也存在舞弊的可能:为了彼此的面子和仕途,“谅解”和“默契”有时是一种潜规则。所以,应当解放思想,“开门”考核,让百姓最大程度地参与考核,让百姓最大程度地给官员“打分”,他们的“感觉”,肯定比各种“指标”更能准确地反映官员的政绩。如此,相信杨代表的建议将更能落到实处。
(林晓蔚) 据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