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春节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网上过年热闹不减
· 网上下载“年夜菜谱”
· 年夜饭桌舍“荤”求“素”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2 月 18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网上过年热闹不减
网上拜年、网上“卡拉OK”、网上收看“播客春晚”……
  电子传情网上拜年

  当轻轻一按鼠标,就能发送祝福的梦想后,电子贺卡、Flash动画、视频祝福逐渐成为人们过年过节的一种交流方式。如今,很多年轻人动起了用网络工具自制彩信、彩铃的脑筋。

  今年是顾华前往英国攻读硕士学位的第一个春节,由于学校不放假,她第一次不能和父母一起过年。“我已经教了妈妈好几遍,怎么使用摄像头。”免去了国际长途的昂贵话费,又能真切地看到对方的面容,互联网视频拜年成为诸多海外留学生春节拜年的首选。

  沈洋在节前不慎摔伤了腿,但她似乎并不担心。小沈表示,她特别喜欢在网上放电子鞭炮,“真有意思,好像回到了小时候。”

  此外,互联网上各大论坛、博客的贺岁声不绝于耳。“绿地论坛”的新房客,刚一入住,就开始通过互联网向邻居拜早年。“金丰蓝庭业主论坛”的版主周文天告诉记者,他们已经通过网络平台向小区内的新上海人发出邀请,共享热闹的年夜饭。

  网上贺年年味不减

  大年三十晚上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几乎是家家户户的保留节目,而在“播客”大行其道的今天,互联网上的春晚日渐升温。

  主办“2007中国首届播客春晚”的新浪网,发出的互动节目征集令吸引了众多网民:“无论你有妙招绝活、过人才艺,还是你和朋友、家人演绎的新年节目,不论题材、不分形式,相声小品、歌舞、特技、搞笑、脱口秀、模仿秀、神奇之旅、快乐派对、家庭聚会影片等都可报名参加。”

  由于视频作品有机会通过互联网与全世界的网民见面,征集令引来无数跟帖、评论。

  欢天喜地网上“闹”年

  新春佳节,约上亲朋好友去卡拉OK唱歌,一度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如今,追新猎奇的人们又把KTV搬到了网上,选择到新浪“UC”、碧海银沙“碧聊”、“麦克网”等网络卡拉OK平台一展歌喉的人正在不断增加。麦克网创始人称,目前在互联网上唱歌并录制视频的人数已达200万。

  许多网络游戏的爱好者活跃在虚拟空间里,并准备用游戏竞技方式“闹”新年。在银行工作的夏捷说:“有的游戏不仅能边玩边聊,还能让游戏中的虚拟人物互相鞠躬、拥抱、跳舞,这也算是一种新年祝福吧。”

  此外,网络结识、相伴出行的“互助游”悄然兴起。今年春节,武汉某高校的研究生阮女士准备前往北京,一名网友向她发出了邀请,春节去北京玩4天,可以住在网友家,还有网友当导游,“我和她在互联网上相识两年了,这次春节出游,感觉就像要去走亲戚、串门一样”。

  肖昳 俞丽虹(据新华社上海2月17日电)

  寻找“年味”

  今年春节,人们同样又被淹没在铺天盖地的手机贺年短信浪潮中了,人们感到掌中各种电子版的祝福似乎变得有点泛、有点烦了。

  近日,广州一些网友发起了“抵制短信拜年运动”,呼吁大家拒绝手机短信拜年。“造成尴尬、稀释人情、帮运营商赚钱、网络堵塞、审美疲劳、容易受骗、让社会冷冰”,网友甚至给贺年短信列举了“七大罪状”。

  记者随机在市民中进行了采访。大多数人都表示,“我希望收到的是真诚的祝福”。

  还有更多的人觉得现在的“年味”是越来越淡了。究竟春节应该怎么过?是在网上过一个“时尚”的年,还是回归传统的方式过一个“温馨”的年?不管选择什么方式,春节的意义还是喜庆祥和。

  写信、守岁,过一个“怀旧”的年

  短信拜年代替了登门拜访,春节旅游代替了除夕守岁,酒店式年夜饭代替了传统的家庭式年夜饭……中国人延续千年的过年民俗,发生了深刻变化。

  然而,这些新习俗流行的同时,对正在远去的传统过年方式的怀念,也蔚然成风。

  短信多了,温情淡了,所以写信拜年

  “每天送你888,顺心顺意天天发……每天送你555,日日上班不辛苦……新年快乐!”这是浙江省衢州市第二中学的张老师收到的一条春节短信,可是张老师却高兴不起来,“这条短信,我两天前就收到了,只是换了个发信人。”

  随着手机短信的普及,50多岁的张老师也赶时髦,两年前学会了发短信。2005年春节的时候,一个学生给她发了第一条春节祝福短信,至今让她念念不忘,“当时特别高兴,心想,学生还是惦记我。”可是,随着祝福短信的“泛滥”,这种高兴慢慢地变成了尴尬。张老师经常收到一模一样的短信,“有时候,不同人发的短信里,人名却是一样的———他们急着转发,甚至来不及把名字改掉。”张老师觉得,这种短信,还不如不发。

  为了对千篇一律的短信“垃圾”说“不”,吴甜在春节前买了几本信笺,“对每个收信人的话都是不同的,祝福也是不一样的。前几天,我已经寄给他们了,希望能够传递独一无二的春节祝愿。”

  旅游太累,所以留在家里

  春节还未到,香港迪斯尼乐园就开始限制旅客人数了。旅游已成为中国老百姓的春节新风尚。这几年流行的“旅游过节”,不仅说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老百姓能够游山玩水的时间越来越多了。只不过,旅游是好事,可是旅游地的人满为患,使不少人不仅达不到休闲轻松的目的,反而受累。

  杭州市翠苑四区的李琴今年打算哪儿也不去了,“就在家好好呆着”。原来,去年春节前,她的小女儿给父母报名参加了“丽江春节4日游”。李琴回来后,足足休整了一个多星期,“那边的阳光倒是不错,风景也挺漂亮的,但人太多了。丽江古镇里,永远比早晨的菜市场还热闹,转了一会,头就晕了。”她说,安排去玉龙雪山玩的那天,游客们早晨5时起床,到了玉龙雪山下才6时多,但等到下午1时左右,才上了雪山。事后,她才知道,因为游客太多,上山需要排队等待,“早知道如此,说什么我都不出门旅游了。”

  据了解,我国假期黄金周的旅客人数呈增长趋势,尽管有效地带动了消费市场,但过多的客流量不仅会加重旅游景点的负担,同时让游客“遭罪”。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的研究生黄小宝今年选择出门旅游,不过,他就近选择了老家附近的千岛湖,“我对浙江比较熟悉,觉得千岛湖的湖光山色挺不错,打算年初三的时候和好友来个‘千岛湖一日游’。”黄小宝说,其实自家的附近有些有趣的地方可以散心、游玩,没有必要非得去名气大、完全陌生的环境才算旅游。“如果扎堆旅游,弄得比上班、上学还累,那旅游就有违初衷。”

  下馆子多了,年夜饭“变味”了,所以自己动手

  “欢迎您提前预订年夜饭!”这样的广告,铺天盖地。年轻人觉得在酒店吃年夜饭,省事又热闹。的确,随着餐饮业的快速发展,老百姓只要打个电话预订,就能在酒店、餐厅吃上一顿像样的年夜饭,而且价格不一定贵。

  但今年,何玛莉准备和父母一起准备年夜饭,“不打算出去吃了”。在她眼里,如今下馆子吃饭已成为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如果连年夜饭也在餐馆吃,就失去了年夜饭本来的含义。何玛莉说,她至今都怀念小时候在爷爷奶奶家过年的场景,“奶奶、姑妈、妈妈会准备很多日常大家都爱吃的菜,像爸爸喜欢吃的红烧肉、奶奶喜欢吃的八宝饭……即使是再厉害的厨师,也烧不出家人做菜的那个‘味’。”这种“味”往往伴随着每个人成长,不仅仅是菜肴的香味,更是家的感觉,亲人的气息。

  在上海一家媒体工作的张倩和父母商量,今年过年,每人准备一道菜,“这样,父母不会因为准备年夜饭而操劳,还能够合理控制剩菜剩饭。不过,最主要的是,保持了年夜饭的‘味’。”

  张丹丹 肖春飞(据新华社上海2月17日电)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