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里戏外
我最早见到的著名青年昆曲表演艺术家王芳,不是在戏台上,而是在主席台上。那是很多年前了,第几届文代会已经记不清了,那一届,王芳当选为苏州文联副主席,我看她坐在主席台上,面带三分羞,不施粉黛,却明眸皓齿,光艳照人。我当时十分希望,轮到王芳发言的话,她什么都别说,只是亮出嗓子,唱上一段。唱的比说的好听,对于王芳来说,一定是这样的。虽然我对昆曲没有太大兴趣,更无研究,但彼时彼刻,我真的十分希望听她唱。我想那是一个契机,她即使不化妆,不甩水袖,素面朝天的,但只要咿咿呀呀地在主席台上一唱,这世界上呀一定就会突然多出来几个昆曲迷的。但是她没有唱,当然她不可能唱。在一个严肃的会议上,作为一名新当选的副主席,不认真地发言,却唱起戏来,搞笑了不是!
真正认识王芳,是在一次文艺家采风活动中。我虽虚长她几岁,却在她落落大方、严谨得体的待人接物映衬下,显得幼稚而粗糙。我注意到,不管在什么样的场合,不管与什么样的人打交道,她都是一副矜持有度,处变不惊的样子。有人说演一场戏就是经历一场人生,像王芳这样的优秀演员,她演的戏,一定是更倾注了生命与灵魂的体验,更善于从他人的命运起伏中体会人生况味。她演了那么多戏,从无数戏剧人生中得到了生命的一次次历练,方修炼出今天这样高深的道行。
在如何更好地保护昆曲这份“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让昆曲这个古老的剧种不至于在媒体时代物种消亡这个问题上,我曾有过一个歪招。我认为它和我们的评弹一起,都应该更多地考虑走群众路线。光凭政府出钱保护,肯定是不行的。比方说,要下大功夫,在所有的娱乐场所加以推广,凡娱乐从业人员,都应该会唱昆曲评弹,要让听昆曲和评弹盐溶于水一般渗入我们的旅游业。要让全世界的游客都树立起这样的观念:到苏州不逛园林,等于白来苏州;而到苏州没听昆曲评弹,则等于没来苏州。一旦这样的风气形成,还怕昆曲评弹会消亡么?
当我将这番庸论在王芳面前说出,她沉默而未予应对。显然她是“不敢苟同”。我想,理由一定是在她心中,昆曲是一番神圣的事业,令其流入歌厅酒肆,于心何忍哉!昆曲是高雅的,高雅是昆曲的特性,也许高雅也将不幸而成为昆曲的墓志铭。
王芳的戏唱得怎么样,我是个外行,听了也是白听。不过,听她唱一首《我爱你塞北的雪》,那么字正腔圆,情绪饱满,娓娓动听,可以由此推断,她的戏也一定是确实唱得好的。后来承蒙她送我一套DVD,是她领衔主演的昆曲《长生殿》,我才有机会静下心来看她表演。不过,我总是手拿遥控器,跳跃着看。凡是王芳演唱的片断,我反反复复看了不知多少遍,其他的则都匆匆跳过了。王芳所表演出来的清丽细腻,纯净气质,真的是非常动人。她的演唱魅力,让我这个崇尚现代生活的俗物,竟也为古人而伤心了。
荆歌: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鸟巢》《十夜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