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报道 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都开始建设城市标志性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其中,“大剧院”更是热浪滚滚,一个个分布于各地的新型剧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这些新型剧场都有共性:投资巨大,建筑主体求新求异,设备大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硬件甚至可与欧美的新型剧场媲美。然而,大剧场建起来后,实际运行状况如何呢?记者日前在上海进行了采访。
每天维护成本十几万
“管家”直喊“心疼”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是上海继大剧院、博物馆、图书馆等之后又一标志性的现代化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坐落于浦东日晷广场。主体建设设计师是法国人保罗·安罗德鲁。在文化界颇有影响的艺术管理者林宏鸣,成为首任“管家”。
当时因先进的设备和管理体制,正式运营了一年半,“东方”的名气大噪。然而,看着正悬在外面擦洗剧场玻璃幕墙的保洁工,林宏鸣的眉头皱了一下。这两个月,是“东方”演出淡季,但日常维护却无法“淡”去。以保洁为例,装饰东方艺术中心内墙的陶瓷挂片多达15.8万片,最高处达14.8米,全部擦洗一遍就要两个月;4700块玻璃幕墙“外罩”,每洗一次得4万元。电费更占“东方”全部开销的1/3,平均每天维护成本就达9万元。这笔开支让他心疼。
用不起的冰上舞台
设施“超前”惹的祸?
“东方”歌剧厅造价不菲,据说仅舞台设施设备就高达亿元,冰上舞台则很少启用。去年夏天,俄罗斯圣彼得堡国家冰上芭蕾舞团曾首次启用,让观众叹为观止,可使用了也只此一次。
少有用武之地的,还有音乐厅的管风琴设备。这些设备从奥地利定制、堪称国内之最,迄今只用过7次。
豪华设施为何闲置?以冰上舞台为例,它每启用一次,仅耗冰成本就达2万元,更重要的是目前国内尚无冰上芭蕾舞团。
林宏鸣表示并不担心没人使用这些豪华设施。去年,东方艺术中心演出场次达364场,观众40余万人次,有很多国际顶级演出团体,完全有“资格”使用那些一流设施。但是,作为运营方和演出团体,在权衡成本后,常常不敢用那些“宝贝”。
很多人认为,提高票价可能是为“东方”化解成本压力的手段,但林宏鸣表示,高票价会拦住部分观众,舆论也一直对“高票价”极端不满,这招似乎也不是万全之计。
■延伸阅读
近年各地已建在建的大剧院(部分)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投资11.4亿
●杭州大剧院,投资9亿
●广州歌剧院,投资超10亿
●湖北武汉琴台大剧院,投资10亿
●重庆大剧院,投资15亿
运营一年半,东方艺术中心冰上舞台仅用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