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7版:睿思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遭遇哈佛“80后”
· 又到一年“春晚”时
· 为何润东拍写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2 月 8 日 星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遭遇哈佛“80后”
倪宁宁
  遭遇哈佛“80后”

  在国内,我和“80后”打过交道,但那仅限于偶尔的采访,或是在学校里和他们进行简单的交流。在哈佛,我面对面地接触到了一些“80后”的中国年轻人。

  faceren是两个在哈佛念书的中国学生创建的一个校园网站,网友必须要有哈佛的电子信箱才能够注册。我注册了,结果我很快就结识到了一些来自中国、加拿大和日本的中国学生。和他们相比,我算是老人家了,我主要是通过浏览网页来了解小朋友们在这个社区里面的所作所为。小朋友们真是玩得有声有色,里面有网上电台,有电子杂志,如果你有问题,你总是能够找到热心同学帮你的忙。

  出于好奇,我约了网站两个创办人中的一个见了面。他是1983年出生的中科大少年班的毕业生,在哈佛念博士。见到他的那天,他正在向学校递交申请,要求暂停一年学业———他决定回北京用一年的时间用心地发展这个网站。他说这已经是他搞的第六个网站了,之前的五个都不成功,但是他并不气馁,他相信,这一次一定能够做成功。

  看着眼前这个稚气未脱的男孩子,我觉得他真的很幸福。他的幸福在于他拥有梦想;他的幸福在于他愿意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而努力。

  和我们成长的时代相比,“80后”的孩子有比我们幸运的地方,他们的物质条件要比我们好很多,因此他们在做出选择的时候,比我们要自由、潇洒很多。他们的起点要比我们高很多,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吸收了远比我们充足的信息。

  不过不是每个“80后”的孩子,都像他一样明白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我也在哈佛遇到过很多“苦恼的孩子”。他们对我说自己不知道读书到底为了什么。当学业即将结束,要走进社会的时候,他们忽然觉得相当的迷茫。他们问自己,当初为何要选择这个学科?当初自己又是为何要到国外来读书?是因为自己喜欢呢,还是因为周边的同龄人都是这样?

  很多人对“80后”发出感叹,感叹所谓的一代不如一代。这些感叹多数出于纵向的比较。我个人觉得“60后”和“80后”有着太多的不可比性,因为大家面对的时代背景不同,面对的机会也就不同。如果你把“80后”进行横向比较的话,你就会发现,在那些拥有梦想并且愿意去实现的人中,“80”后成功的机会,或者说他们对生活的进取和满意程度相对要高一些。当然这也不能说明什么,毕竟他们年轻嘛。

  闾丘露薇:2003年,她是首位进入巴格达的华人女记者,被誉为战地玫瑰。现在美国哈佛大学深造。

  无薇不至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