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云锦,闻名遐迩,位于老城南胭脂巷的艺新丝织厂,是解放后南京唯一一家专门生产云锦的工厂,曾经辉煌一时。50年后,艺新丝织厂那些曾经亲手编织出灿烂云锦的30多名能工巧匠欢聚一堂,共同回忆半个世纪前那段如锦的青春岁月。
五十年后重聚首
从昨天9点开始,集庆路大漠风情茶社里,充斥着惊喜和感动的声音。“你是王林啊?变样咯!”“刘大姐,这几年身体可好啊?”
聚会者都是艺新丝织厂的工人,如今都已年过花甲。 65岁的夏来华女士搂着71岁的刘农云女士,笑着流泪:“我们相识是在1954年,那时候‘艺新’刚刚建厂,我只是一个12岁小姑娘;刘大姐那时也才18岁。”
“我和刘农云是厂里面最早一批‘上花楼’的女性了。”夏来华笑着说。何谓“上花楼”?原来在艺新丝织厂,云锦的织造仍然承袭着古老的工艺,每台织机必须有提花工和织造工两人配合,提花工在上,织造工在下,上下协同生产。提花工在织机上方提线,俗称“上花楼”。
取得成绩全靠苦练
69岁的李业全,21岁时就成了“艺新”织造工的代表,还到南京人民大会堂表演。
“那天在人民大会堂台上, 我捧着有七条龙图案的巨幅云锦站在台上。 ”至今,李业全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仍然难掩激动的神态。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靠的是苦练。”李业全说。19岁那年,李业全进入“艺新”学艺。第一个内容就是“扔梭子”,双臂平举,梭子从左手扔到右手,右手扔到左手。“ 我们有时候要练上24小时不休息,手腕麻了自己还不知道。”第二个内容就是接线头,在接线头的时候双臂必须悬空,而且接起来的线头要平整,稍有一点差池,便会引来师傅的一顿怒骂。
云锦申遗感到骄傲
艺新丝织厂第二任厂长王存财,陪伴了“艺新”整整44年。在昨天的聚会中,王存财没怎么说话,只是拿着手中的那一幅龙纹云锦,静静地看了好半天。
“云锦倾注了我毕生的感情。”王存财淡淡地说。
2002年开始,王存财就开始密切关注云锦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他剪下了报纸上每一篇关于云锦申遗的报道。“以前云锦曾与‘非遗’擦肩而过。但我相信,这一次云锦一定志在必得。”王存财开始兴奋起来,“因为云锦凝结着工人的心血和情感,它汇聚了中国纺织界能工巧匠最高超的技艺。它是南京的特色,更是中国的特色。”
聚会临结束,这些云锦老织工都纷纷表示,无论这次申遗的结果如何,他们心中的自豪感是永远不灭的。夏来华说:“这几十年来向别人介绍自己时,我都会骄傲地说,‘我曾经做过南京的云锦织工!”
快报记者 解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