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的人
不会批评食物
几年前看过一部美国的青春电影,所谓青春电影,一般是拿在性事上出丑来做卖点的。那电影说的是一对小男女来到乡村,良辰美景,孤男寡女,不在性事上有一番作为,回去后会成为朋友的笑料———要是冯梦龙活到现在,可能就会诗兴大发,写下“一个是青年男子,初尝滋味;一个是黄花女儿,乍得甜头”。可惜的是,真实的对话是:一个道,安全套带了吗?另一个忘了的人就当场傻眼了。他们只好赶紧启动汽车进城去找便利店。
便利店就是城市的象征。那些规模做得极大的外资便利连锁店,长期以来一直被“城市批评家”指责,判决书上写着:“使城市面孔趋同,破坏本土商业与文化”。可是它们在中国的城市中一出现,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从早年的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一直到今天的“7—11”、宜家、星巴克,再到大型的沃尔玛、麦德龙,几乎从开张之日起,它们就一直受到当地市民的热爱。说实话,也正是它们让许多人有了城市的感觉。“本土商业与文化”是什么?是下班时间以后你就万事不求人吧?
中国人日渐熟悉的这些连锁店,也是全世界城市里会固定出现的“符号”。可能再过几年,你就算是语言不通,走到世界上任何一座稍稍像样一点的城市,都不难把自己的生活搞得舒服一点,你可以把宜家的家具组装起来,去麦当劳吃汉堡,再到星巴克喝喝咖啡(可能还得非常傻地在那里用电脑写点什么)……我想以后会再出现全球连锁的医院,连锁医院里面储存着你的病历,你在任何城市的任何街道肚子突然绞痛,只要再熬50米就可以看到医生了。这样的城市,在舒适度上,应该可以打80分吧?
有无数多人会跳起来补充,还要有书店!一定要有!还是诚实一点吧,真的爱读书,备套莎士比亚(网上免费下载也可以,它早过了版权保护期)就足可以消遣余生,书店不是那么必须的。
对连锁便利店的认识,可能是我们在城市理念上唯一没有走弯路的。饥饿的人不会批评食物。欧美的城市依靠便利连锁店运转,可是它们却长时间地被某些人贴上负面的价值标签,现在,终于有诚实的知识分子(也许经历过下半夜采购安全套)开始为连锁便利店正名了。美国老牌的知识分子杂志《大西洋月刊》正式宣布:连锁便利店是城市价值的构成部分,是舒适的主要来源,在这个系统的支持下,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得到了更真实、更健康的体现。
呵呵,你下半夜去连锁便利店买安全套,从现在开始,就是有文化的行为了。
连岳:著名专栏作家,专栏散见《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等媒体。
连城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