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地名爱好者陆春林建议,用南京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名人来给道路命名,比如“曹雪芹路”,甚至还建议命名“红楼梦路”,来纪念南京与“红楼梦”的渊源。
(1月25日《金陵晚报》)
[读者快评]
名人路名的三个好处
南京具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不少历史名人曾在此留下足迹。用名人作为路名,至少有三大好处。首先,具有纪念性。以路名这种形式纪念名人对人类文化作出的不朽贡献,也许比竖立纪念碑更好。其次,具有教育意义。人们走在这条道路上,会从内心升腾起一股崇敬感。一代又一代的人都会去传承名人的精神。再次,体现城市的文化积淀。一座城市的文化积淀不是虚无的,而是由无数的“人脉”和“事络”叠加而成的。用名人作为路名,将“人脉”显现化,不失为一种好形式。因此,我们不妨将南京的历史名人梳理一下,根据其在南京的活动情况,来个“对号入路”。
郭其健
名人路名宜少不宜多
我不反对用名人作路名,但是,名人作路名宜少不宜多,宜用于新道路名称,少更改老路名。
首先,原有的道路名称已经深入人心,并且被编入了相关的地图、史料当中,改路名牵一发而动全身、一通百通却很麻烦;其次,有的地方改名以后,不长时间又改回原名,说明改名时缺乏经验和过多考虑,新路名反而没有老路名有影响、有人情味;其三,用名人扩大名路、名城,意义并不大,何况,借名扬名的手法不一定要体现在路名上,还有很多方法;其四,近代、现代的名人用作路名,有诸多不便,也有不妥之处。陆春林开出了13位名人,这么多历史名人都作路名,还不让人花了眼?
广春
不是简单的“冠名”
一般而言路名都有其特殊的含义,而非简单地冠个文化名人的名讳就能身价暴涨、体现文化品位。否则,为了文化而文化,硬搞“拉郎配”,反倒会适得其反,把路名变成四不像。
比如说,南京的中山码头、中山路、中山北路、中山南路,虽然也用了名人作路名,但那可是有历史意义的,毕竟孙中山先生的灵柩是沿着这条路归葬中山陵的。如此名人路名,岂是什么红楼梦路、曹雪芹路能够相比并论的。
此外路名还应体现其实用价值,我们耳熟能详的许多南京路名,都能反映当地的地貌特征和地理位置,像什么莫愁路,一听就知道是靠近莫愁湖畔,外地人找起来也方便啊,你说要是都搞成什么朱元璋路、祖冲之路,乖乖,这路还怎么让街坊邻居们找到回家的方向啊。广陵龙
用得恰当才“有文化”
用名人来命名路名,要注意几大方面,一是该名人是否与此地有什么渊源,二是该名人曾经在此生活过或留下过印迹,三是名人对此地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如果什么都不分,光是安上个名人的名号作路名,实在是牵强附会,不但不会让人产生有文化的感觉,弄不好反而会有损名人形象。况且名人可能在很多城市都生活过,各地都以此来命名,不免有雷同感,更失去了借名人扬文化的真正意义。因此,以名人之名来命名路名不是拍脑袋瓜子就可以的,用准确用恰当才能有真正的意义。
苏小妮
不要“生拉硬拽”
用名人作为路名虽然并无不可,甚至也不乏成功的先例,但是,如果非要生搬硬套,为了用“名人姓名”而用人名,难免会弄出笑话,搞出尴尬。事实上,既然是路名,其中必然有更多约定俗成的众人认知,称“路名”为“生长”出来的,而不是随意“冠以”的应当并无不妥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说,路名的得来更应顺其自然,而不应事先划定个框框,来个“此路非用名人”,然后再来漫无目的地四下搜寻。
spider
让名人成为南京的“名片”
以曹雪芹、朱元璋等名人的名字作为南京的路名,就像是打造了城市的一张厚重的“名片”,我举双手赞成。
历史上的名人,就像是无形资产,围绕着他们的是一系列丰富的历史故事和内涵,是城市文化的有力组成部分。用名人的名字作为路名,激活了发生在南京的人和事,不仅起到了有效保护城市文脉的作用,也突出了城市特色,还能提炼城市“卖点”,让来到南京的客人,更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南京的历史渊源和厚重。自在开心
和名人雕像有同等意义
用名人来命名路名,未尝不可。在我看来,一是如果马路上立着“曹雪芹路”“祖冲之路”的路牌,其意义可与把名人雕像立在街头或公园相比。既是纪念,也是凝聚人心,更是鼓舞斗志;二是如果外来游人踏上南京这块土地,见赫赫有名的曹雪芹、祖冲之上了路名,再有相关旅游资料解说,南京历史名城的形象将更为突出;三是文化名人成为路名,市民们必然会探究名人与古都南京的联系,了解名人的历史功绩,这对烘托南京的文化氛围、推动南京的文化建设也有着积极的意义。bs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