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省物价局、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公布了两组数据:2006年江苏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1.6%;2006年江苏城市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2.0%。这是江苏首次正式公布“低收入消费指数”。
(1月22日《现代快报》)
一直以来,人们比较熟悉的都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低收入消费指数”怎么看都是一个新鲜玩意,但新鲜的东西只要你能耐心看下去,通常都会发现它的好,“低收入消费指数”就是这么一个看似不起眼实际上却关系很大的好东西。
好在什么地方呢?首先当然是比较细致地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生活负担。以往通常使用的CPI虽然也有这种功能,但由于其本身的定位太过宽泛,进而导致了其反映信息的大而化之甚至模糊不清。道理很简单,只要是消费,就是CPI的考察范围,这里面没有细分出高收入者、中等收入者、低收入者各自的消费负担,自然也就无法为决策者提供足够细致的数据参考。可以说,在这个时候,CPI是失灵的。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CPI显示物价上涨很温和,但大多数老百姓却感觉物价上涨得很厉害。究其原因,正是CPI的大而化之与低收入百姓的切实感受产生了距离。但“低收入消费指数”就完全不同了,定位的清晰决定了它传递信息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决策者可以轻易地从“低收入消费指数”中读出低收入者的消费负担,这对相关政策的制定将是至关重要的———政府官员读懂了“低收入消费指数”,相关的公共政策就有望围绕如何减轻中低收入百姓负担入手。
当前,住房、医疗、教育这些必须的消费项目正成为普通百姓越来越沉重的生活负担,水、电、气的涨价也让普通百姓怨声不断,他们希望自己的消费负担能够为决策者所知、所感。他们的减负愿望如何通过合理有效的途径传递给决策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课题,洋溢着浓厚人性化气息的“低收入消费指数”,其实正是开这把锁的一把钥匙。
(林珊 江苏 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