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奉承“2435”
人的一生很漫长,从牙牙学语的婴孩,到步履蹒跚的耄耋老人,每一个人都要经历不同的年龄段。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的特点。如果要问在哪个年龄段的人最有创造的活力,那么从24岁至35岁的人是最值得争取的。23岁与36岁的人对此肯定会忿忿不平,不过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叫你在取舍之外呢?好在淘汰的人不会被送进集中营。
一个城市的超级新市民,也是这群人。他们没有任何负担,无所畏惧,有激情有梦想,对一座新城市还有着偷情般感觉。他们就是人口油田、人口资本,永远都处在稀缺状态,别看地球上的人口以亿为单位增加,他们却是需要讨好的。
美国的人口数量过了三亿,但是随着二战后婴儿潮中出生的人普遍退休,“2435”人群成为各大城市追逐的对象———得到他们,一座城市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还能维持活力。
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现在逐渐进入“2435”,做好准备争夺他们的工作,也许是中国城市的当务之急。别看现在大学生多到没有工作,似乎给口饭吃的工作他们都可以做,可是当他们成为真正的“人口资本”之时,主动权在他们那一边,而不是在老爷们手上。
在新技术条件下,原来的首选之地,比如号称“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纽约与“世界上的权力中心”华盛顿特区,人口资本已经加速流出,而亚特兰大却成为了“2435”人群的首选地。
亚特兰大新的引力现在就具有指标意义:它给成功机会,但不需要过度竞争;它给享受的空间,但不至于拥挤。在硬件上,它有数十所大学,这保证了城市的知识气息。这说明我们这儿的城市有计划地把大学迁移出城市中心区域的做法犯了策略性的错误,大学就像大树一样,是给周边的生物供氧的,移走了会破坏了生态环境。它有丰富的夜生活,玩的地方不能少。它是美国的音乐生产基地,它有数不胜数的演出———ipod一代,没有音乐,你让他们怎么活?
除了这些,好像亚特兰大也没有什么别的作为,这说明对“2435”人群的争夺刚刚开始,只要稍做改善,效果就很明显;可是想想又很难,大学、音乐创作这些东西是速成不了的。
在接下来的城市进化当中,对“2435”人群好恶的细化研究可能会起到关键作用。中国的城市迟早会走到亚特兰大发现的方向上———就一篇文章来说,这条“光明的尾巴”是不是有点多余呢?
连岳:著名专栏作家,专栏散见《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等媒体。
连城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