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印尼一架客机神秘失踪,机上有100多乘客,因为可能是新年第一空难,世界人民都格外关注,各国媒体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要重点报道。可就在大家呢喃着“千万不要出什么乱子”的时候,偏偏乱子出来了———印尼官方上演了一部震惊世界的“自摆乌龙”:先是急不可待地宣布发现了飞机残骸,后又火急火燎地宣布消息有误,客机仍然下落不明。
这则假新闻搞得中国的媒体也很被动,记得那天出事后不久,有消息称确实遇难了,但又有消息称“依然下落不明”,一下子搞得鄙人的同事们如坠云雾,在“空难”和“失踪”间左右为难,以致新闻都不知道该怎么报道。
“假新闻”常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有时还引发各种危机,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对国人来说,最耳熟能详的还是每年由新闻专业杂志评选出的“十大假新闻”了,什么“广州出现注水西瓜”、“二代身份证将由日本企业造”,无不贻害无穷。
当然,把“假新闻”的坏处数落得这么体无完肤,丝毫不妨碍我们在生活中说点“胡话”的自由。你完全可以自由地站在马路上大喊“要地震了”,结果只是路人把“神经病”扔进你的耳朵;可是,地震局大喊“要地震了”,人们万分之万地会开始忙着逃命。这里面的“气门”就是一种权力,再明确点就是“不同的权力蕴含不同的话语影响”,权力越大,其语言暴力的危害性也就越大。
中国历史上的“太监矫诏”现象,能形象反映“假消息-语言-权力-危害”的关系。太监本来是伺候皇帝及其家人的奴仆,但由于其无限接近权力最顶端,所以就可以利用种种漏洞而摇身一变成为“皇权代理人”。远在秦朝时,宦官就开始利用“矫诏”来实行语言暴力了。那个以指鹿为马留名成语史的赵高,利用身处权力的真空地带优势,撺掇李斯、胡亥篡改诏书、假传圣旨,于是助胡亥登基,把秦朝送入死亡的列车轨道上。近在明朝时,太监更是利用皇帝或昏聩或年幼,借机代理了号令天下的“朱批”等大权,而且在没有制衡的情况下,屡屡假传圣旨,或排斥异己或搜刮民财。如朱祁镇时的王振、朱厚照时的刘瑾、朱由校时的魏忠贤。在这些太监身上,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虚假信息和权力媾和后引发的无穷危害。
新闻中的假消息也好,历史中的太监矫诏也罢,话语权力的运用得当与否不仅关乎道德,关乎正义是否实现,也关乎民众的福祸,所以,不光是媒体制造“假消息”的条件应给予足够制约,任何与权力有关联的主体,其话语的表达都应该设置紧箍咒———绝没有说假话的空间!
话语权越大,其语言暴力的危害性也就越大,所以,不光是媒体制造“假消息”的条件应给予足够制约,任何与权力有关联的主体,其话语的表达都应该设置紧箍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