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猫男在弃猫的时候,未必内心不受谴责,也许只是怕麻烦。这样的人我不主张给他太大的道德压力,适度的刺激,足够使他向善了。
话说有个男子,他家的暹罗猫得病需要输血,就去抓了很多流浪猫来试。最后一只白猫不幸血型相配,被按住抽了一管血后,抽搐、呕吐得不行。偏偏那男子是个过河拆桥的主儿,拒绝收养。人们只好把白猫抬进另一家宠物医院。
去年有个虐猫女,今年一起头就出了个弃猫男,这事的确不地道。《新京报》报道出来,也有搞道德法庭的意思。可照我看来,你打算批评什么人什么事的时候,最好换位思考一下,你遇上了会怎么做。可能我有点悲观,猜想大概很多人都会采取那男子的做法。其实那男子也不容易,你当流浪猫好抓啊,居然让他一家伙抓来好多只,那份耐心和毅力也委实让人佩服。他也有爱,挺了不起的爱,只不过这爱分得太清楚,爱自己的,不爱不属于自己的……
其实这是个普遍现象,所以孟子才呼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很显然太多的人做不到把别人的爸当自己的爸,否则何必两千年来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其实再嚷嚷也做不到,孟子那句话中的“以及”,按我理解也就是“捎带脚”的意思,把你的爱多少给别人一点就好。可是话说回来,这是高标而不是底线。那么底线是什么?孟子又说了:有恒产者有恒心。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说只有产权明晰,人们才能有责任感,也才能有爱。孟子还是很现实的,他给你台阶。
拿弃猫男来说,他基本徘徊在道德的底线。他并不是没有责任感没有爱,他无非只爱自己的不爱不属于自己的。这样的人,想来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辈,芸芸众生而已。他弃猫的时候,未必内心不受谴责,也许只是怕麻烦。这样的人我不主张给他太大的道德压力,适度的刺激,足够使他向善了。平凡的人不好给他太强烈的刺激,容易扭曲。平凡的人最好应对平凡的喜怒哀乐,小善小恶也是一生,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如此。谁没做过亏心事?而真正的坏蛋并不多。毕竟我们只是在为一只流浪猫讨公道,毕竟猫没法跟人相比。
原谅我扯远点。弃猫男其实是符合某种经济学理论的,那就是美国学者哈丁阐述的“公地悲剧”:一块无主的牧场,将必然诱使牧民无节制地放牧,最后导致该牧场退化甚至变成沙地。哈丁说的是产权明晰的必要性,现在,弃猫男事件等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微观案例。白猫无主,导致它作为“资源”被滥用。其实仔细想想,类似的“公地悲剧”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说得八卦一点,一只猫跟一条河还不一样。猫有自主性,而河没有,所以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保护一条河,却没法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一只猫。那么说到流浪猫,是不是把它们“产权明晰”了就可以避免弃猫男事件?恐怕也不全是这么回事。人跟动物的关系就这么微妙。毕竟猫不是熊猫,没珍贵到要国家挺身而出说宝贝们就是我的。何况国家也有管不到的地方,比如捕鲸的,捉到鲨鱼割下鳍再把它扔回海里让它沉底活活饿死的……动物界的“公地悲剧”似乎更典型。呵呵,这回真的是扯远了。
[社会观察之李方专栏]
(作者系《中国青年报》原评论部主任、 著名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