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封面专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萨达姆之死中的一种漠然
· 别太把李银河的话当回事
· 请别过度刺激“弃猫男”
· 宁要“虚惊”不要实劫
· 洋品牌丑闻该让我们反思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1 月 5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洋品牌丑闻该让我们反思
冯光明
  浙江省工商局最新的进口鞋类质量检测结果显示:“近八成国际知名品牌进口鞋质量不合格。”在不合格产品清单上,康拉汗、佐治、马丁鸟、其乐等西班牙、意大利国际知名品牌赫然在列。

  许多洋品牌为什么一到中国就在质量上放松要求,随意拿国内消费者开涮?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众所周知,欧盟一直在对我国鞋类的进入设置或抬高门槛,使我国鞋类在欧盟的处境可用步履维艰来形容。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洋品牌皮鞋在国内却享受着至高的待遇。最直观的一个对比是,欧盟早就有了鞋类有害物质限量的标准,但国内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强制标准,任凭洋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牟取暴利。既然我国门槛如此之低,洋品牌就没有提高质量要求的动力。

  其次,与有关部门的不作为恐怕不无关系。“近八成国际知名品牌进口鞋质量不合格”的现象,难道仅仅在浙江存在吗?为什么仅有浙江省工商局检测出了问题?元旦过后,国家鞋类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副主任杨志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他们抽检洋品牌皮鞋的批次素来不多。抽检太少了,问题就迟迟没有暴露出来。对于此次受检的国际知名品牌,仅为23.91%的批次合格率,他感到“震惊”。杨志敏认为,此次抽查的结果反映出了市场的真实存在。

  有一点可以肯定,倘若有关部门把关严格,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屡屡被查出问题,他们为自身声誉着想,自然会严抓产品质量,不敢有丝毫懈怠,否则,就有可能身败名裂。而现实却是,质量低劣、价格高昂的洋品牌,鲜有因质量问题受到查处的,面对如此之小的风险成本,洋品牌产生侥幸心理还有什么奇怪的吗?

  洋品牌降低质量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也钻了我国企业对WTO规则不熟悉和不愿意为维权付出成本的软肋。比如,在这次洋品牌鞋质量风波中暴露出一个细节,洋品牌在与我国代理商签订合同时,竟然规定:进口鞋到达中国口岸45天内发现质量等问题可提出索赔,过期将不再承担赔偿责任。洋品牌企业恐怕早就计算好了,鞋子问题一般都在45天之后。有律师总结出规律:目前中国企业还是普遍存在一种惧怕与境外实体打官司的心理,一方面怕不懂国际规则打不赢;另一方面怕打国际官司费用太高打不起。长期以来部分外商就是利用了这种心理才无所顾忌地大肆行骗,已对国内的众多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国际知名品牌近八成不合格,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何在WTO规则下,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内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值得有关部门去认真研究。

  洋品牌之所以一到中国就在质量上放松要求,在于我们的相关行业强制标准严重滞后,更与一些政府部门的不作为直接相关,这一点,值得反思。

  [财经纵横之冯光明专栏]

  (作者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硕士)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