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风声又起。这次,教育部开始考虑将每届一次高考改为几次。12月26日晚,教育部例行新闻发布会后,发言人王旭明说,教育部的改革计划还没到向外公布的时候。“只能说教育部在酝酿,明年肯定不会改。”
这个消息引发网友大讨论,其中两个人的观点尤其值得关注。一个是最早提出“一改多”设想的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另一位,是宣称“一考定终身最公平”的北京大学法学教授———高考问题专家孙东东。记者采访了两位专家。对此展看激烈辩论。
金钱论正方观点
教育部多收几个8亿?
“我们做过调查的,高考发挥失常和发挥超常的学生只占极少数,为了这极少数的人去改革,我认为不值得。”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孙东东说。他曾针对复旦大学通过面试招生的做法提出“一考定终身目前最合理”的观点,到今天,他的观点依然没有改变。
“可以推测,明年全国高考生将有1000万人,每人收80元钱考试费,那是8亿。如果改成三年下来考6次或者7次,那要收多少个8亿?”孙东东说。
金钱论反方观点
把各自花的钱集中起来花
面对大家普遍质疑的“增加成本值不值”的问题,朱清时说,“高校的目的就是要招到更好的学生啊,这个目的和花的钱比起来,我认为是值得的。再说大一点,如果不改革,就会耽误一代代的年轻人。再高的成本,和耽误年轻人比起来,都是小的。”
朱清时认为所谓“成本”是在出题、考场维护、保密、阅卷、统计之类的环节上产生,而其中很多环节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都在做。“总的来说相信增加的这部分平摊到各个学校和各个考生身上的,并不多。”
负担论正方观点
高考压力不可能淡化
“只要考试成绩一天和高校招生挂钩,高考压力就不可能淡化。”素质教育说了那么久,有多少中学真的不重视升学率?”孙东东说。
负担论反方观点
“一考定终身”是畸形的
“我们要想想高考给学生带来这么大压力的源头,就是一考定终身。”强调平时的考试反而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再者,平时的考试究竟是什么形式,也可以讨论。我觉得,音乐、美术、体育都应该融会进去,只要各省能够形成一个具有可比性的量化系统,考试究竟是严肃的还是轻松的,形式并不重要。
据《青年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