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学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至今悬而未解的考古谜案,从人类、水稻的起源,到悬棺、汝窑、秘戏以及洛阳铲等,本文详述谜案发生的历史背景、破解的过程,以及部分至今尚未解开的悬疑。许多考古谜案中谜中有谜,案中有案,构成了一个个亦真亦幻、起伏跌宕的离奇故事。
千年汝窑之谜
“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一句古诗写尽宋代汝窑瓷器的特征与美感。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名列官(河南开封)、钧(河南禹州市)、哥(浙江龙泉)、定(河北曲阳)窑之首。
汝窑本是北宋年间的民间窑口。也许是由于位置距离东京汴梁较近,也许是这一带烧造瓷器的精良,所以,汝窑被官府选为御用瓷窑,因而又得名“汝官窑”。
被定为官窑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但必须要有上等的产品以供宫廷和官府,虽然有繁荣的民窑基础,但那些产品并不一定能够满足宫廷需要,而烧造出具有创新特点并让最高统治者———皇帝满意的瓷器并非易事。传说当年为了生产出合格的汝窑瓷器,大量工匠除了付出极大的辛勤劳动外还付出了血的代价。多次的烧造,产品出炉后,皇帝对新的实验品仍不满意,曾下令要处罚工匠。而与工匠命系一线的监制官站了出来当着钦差的面叫人砍下自己的十个手指头,扔入调煮釉色的大锅当中。他以自己的十个手指头向使者保证定会制造出让皇宫满意的瓷器。这样,大家托了监制官十个手指头的福才保住了性命。
汝窑的生产时间只有大约二十年。由于战乱,北宋南迁,汝窑也消失了。“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片”。汝瓷虽然取得了旷世成就,但烧造时间极短,更加显得弥足珍贵,而烧造工艺失传至今,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汝窑窑址成为探寻汝瓷秘密的一个不解之结。那么汝官窑遗址究竟在何方?上世纪80年代之前还是一个悬案。
过去一直以为汝窑窑址在临汝县境内,考古工作者经过大量调查和发掘工作仍然未找到。上世纪80年代初,宝丰县文化部门在文物普查中,从清凉寺等地群众保存的瓷器中发现了与北宋宫廷御用汝瓷特征完全相同的瓷盘,从而为寻找汝官窑口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1986年10月,清凉寺村农民在犁地时发现了2个完整的笔洗,经专家鉴定,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传世汝瓷一模一样,汝窑露出端倪,之后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发掘确认为汝窑。十多年来,考古研究所先后在清凉寺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发掘,虽然每次都有较大的收获和进展,但始终未能找到该窑址的中心烧造区。1999-2000年,考古工作者又进行了针对性的重点发掘,初步判定了天青釉汝瓷烧造区。
通过考古发掘,获取了大量精美的汝瓷标本,尤其是发现了相当数量传世品中所罕见的新器形,同时还发现了研究陶瓷工艺烧造技术不可缺少的窑炉、作坊和各种有别于民窑的窑具,弥补了长期以来研究汝官窑瓷器不见窑址和实物标本缺乏的遗憾,也为解决汝官窑的烧造年代提供了科学而又可信的地层依据。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徐苹芳先生说:“找到了,找到了,汝官窑遗址就在清凉寺,这可是千年难寻的国宝啊!”
汝官窑遗址的发现不仅为汝瓷的研究开拓了广阔的前景,而且对于进一步研究中国陶瓷史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大量天青釉汝瓷的出土,丰富了人们对汝窑产品的认识。汝窑由于为宫廷烧制御用瓷的时间较短,工艺要求高,成品率低,故传世汝瓷不多。清凉寺天青釉汝窑址烧造区、作坊区的发现和发掘,为全面揭示天青釉汝瓷的窑炉结构、烧造工艺、窑址的性质、年代等都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同时,也为传世品汝窑瓷器的鉴定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