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发言】
近日,华东某县级市官员自揭内幕,当地创建卫生城市(简称“创卫”)是在乱扔百姓血汗钱。地方领导靠此捞取政治资本,为升迁铺路。据透露,一个县城打造成国家级“卫生城市”,至少要15亿元人民币。负责部门的人员、财务等几乎处于监管“盲区”。为应付验收,经常要弄虚作假,请客送礼。
从网民对《南方周末》昨天这则新闻的反馈来看,痛骂者有之,不以为然者有之,当然更多的是呼吁取消各种“创建”、不要“把老百姓的钱往粪坑里扔”。在我看来,错不在“创建”,错在形式主义,错在某些地方官员“创建”伊始就想歪了心思:表面上是为了城市环境好,实是为了自己仕途捞一票资本。
毋庸置疑,“创建”当然是应该搞的。创建卫生城市也好、环保城市也好、园林城市也好、旅游城市也好,初衷绝对都是好的,是为了提升当地的人文环境,让老百姓都活得滋润一点。你想想看,城市清洁一点、空气干净一点、绿荫多一点,这是一桩何等快意的事。如果这些目标真能达到,别说花15亿,就是花150亿也是值得的,财政投入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能活得好一点吗!
令人遗憾的是,这15亿也好,150亿也好,并没有全花在卫生、环保、绿化方面,而是花在了不该花的地方,如“创建指挥部”的日常吃喝玩乐、请客送礼、宣传造势等等,甚至更多时候不知道花在了什么地方,完全是“一笔糊涂账”、“满纸荒唐言”。前些年,有些地方为了应付检查组,不就在隆冬时节将已枯的草木喷上绿漆吗?“大干N天,将XX市建设成全国XX城市”的标语不是还随处可见吗?
地方上形式主义何以泛滥?“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既然提出了“创建”,检查组就应该玩真的,远离形式主义。不要搞“通知检查”,多搞些“微服私访”;不要搞“座谈会议”,多到街头听听百姓声音;不要搞“一阵风”,多搞些“常规检查”。就算那些城市没能争得“XX城市”的头衔,但在真抓实干的过程中,城市面貌也会取得改观。(叶碎 江西 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