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讯(记者 郑春平 实习生 王瑞)“在超市里买鸡蛋,挑的时候看着挺好,可买回家发现坏了好几个。”市民张大妈无奈地告诉记者,“光从外表,根本就看不出鸡蛋的好坏。”不过,记者昨天从质监部门了解到,首个无公害鸡蛋国家标准有望年底出台,消费者今年有可能吃上“标准”鸡蛋。
据了解,标准出台后将实行鸡蛋市场的准入和准出制度,鸡蛋生产企业将被强制执行该标准。国标不仅对鸡蛋的外壳、蛋白和蛋黄等感官指标作了规定,对鸡蛋里不得含有对人体危害较大的氯霉素及沙门氏菌、抗生素、重金属和农药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也作出了最高限量标准。由于鸡蛋是个活性体,如果温度太高容易继续生长,低温潮湿的环境冷藏后,可能会吸收水分,因此鸡蛋国标还会对鸡蛋的生产、储藏和运输制定一系列标准。
那么,怎样才能看出来是“标准”鸡蛋呢?专家介绍,“标准”鸡蛋将拥有自己的“身份证”,即鸡蛋经验证合格后,在蛋身上喷涂“食用级”的红色油墨,并标注鸡蛋的产地、生产日,市民可放心购买贴有“有机鸡蛋”或“无公害鸡蛋”标志的产品。
不过,记者了解到,仍有部分市民对标准的实施表示怀疑,就鸡蛋的“身份证”而言,相对于大型鸡场来说比较容易控制,然而还有部分农村居民将自己家里的鸡蛋拿到市场上销售,如何对这部分鸡蛋“验明正身”?此外,如果对鸡蛋“身份证”发放把关不严,那么标准的实施意义又有多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