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3版:副刊·睿思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少年心事当拿云
· 中国当代文学怎么了
· 苏州青石弄5号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12 月 4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苏州青石弄5号
荆歌
  青石弄5号,是叶圣陶先生的故居,也是《苏州》杂志社的所在。这个自然质朴的园子,据说是当年叶圣陶用半本书的稿费买下的。是用哪本书的一半稿费买了这么一个风雅的园子呢?我不太记得了,也许是《文心》吧。今天,几乎所有写作的人,来到这个园子,都要为它的宁静葱郁而陶醉。同时也免不了嗟叹:这么好的一个园子,竟是用半本书的稿费买的,那时候的作家,日子委实是好过啊!

  我喜欢这个园子,它里面种的树,看上去一点都不刻意。玉兰、石榴、芭蕉,很随意地栽种着,在时空上都是错落有致。坐在走廊里,喝喝茶,冬天晒晒太阳,夏天吹吹风,看看园子里的花花草草,有话就说说话,没话则听听有一声没一声的鸟叫。这里虽然没有山,也没有水,却有一种“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的意境。

  园子里的房子,也是朴实无华的。黑的瓦,白的墙,陈旧的落地门,陈旧的木地板。如果《苏州》杂志社的编辑们,男的都穿长衫,女的都穿旗袍,并且他们的办公桌上,也没有电脑,只是放了笔墨纸砚的话,我想这儿的时光和景象,与民国也不会有什么两样。

  我是给《苏州》杂志写稿最多,也是和众编辑交往最多的人。他们都是一些好编辑,有学问,有才华,还敬业。和他们交往,就像读一本本好书,开卷不开卷都是有益。一晃十多年过去了,王宗轼兄不幸患骨癌英年早逝,令人唏嘘。我与阿轼,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曾共同执教于吴江松陵一中,彼此十分投缘,几乎是朝夕相处“狼狈为奸”。他出身名门,是书画名家王西野先生的二公子,得家学渊源,不光能诗能画,而且学问极为渊博。从他身上,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今天检点我的书架,还能看到不少书,都是当年他帮我买来的。他是“文革”结束后最早提出为中国现代文学“平反”的人之一。他著名的文章《文学的倒流》发表后,被《新华文摘》转载,引起极大反响。随着这股“倒流”,沈从文、郁达夫、废名、施蜇存、何其芳、李广田、陆蠡这批人的作品重见天日,重新获得了知音,滋养了无数饥渴荒芜的心灵。阿轼著述不丰,但他是一个爱文学、懂文学的人,在我的文学之路上,他是对我影响颇大的人。他不吸烟,不喝酒,不好色,性情温良,为人宽厚,读了一肚子书,做得一手好菜。谁会想到,这样平和善良的人,竟会得了恶疾,郁郁而终!

  陆文夫当年创办这份刊物,是想要为传承和弘扬苏州文化做点事情。现在他已经过世,主编的担子,交到了范小青的肩上。新的刊物刚刚出笼,面目一新,令人欣慰。我相信这本在青石弄5号这个风雅园子里打造出来的刊物,在资深美女作家范小青的主持下,一定会越办越好,办得越来越有趣,越来越宽广,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道大餐。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