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中国女性越洋婚恋大观园,一群海外洋太太的生存实况揭秘。作者本人历经十一年洋婚,寻访了数十位越洋太太,全部第一手真实资料,把一个活生生的、浸满了酸甜苦辣、爱恨情仇的异域婚恋真情,袒露于读者面前。
洋婚后的姓氏烦恼
西方妇女婚后改用夫姓是广为人知的平常事,太太不冠以夫姓反倒稀奇别扭,尽管女权激进分子视此“是可忍,孰不可忍”,可惜毕竟势单力薄。先生姓Holton(霍顿),英国银行职员在没征询我意见的情况下,便想当然地自作主张给我起了个英文新名字,于是我的信用卡上就被冠之为Y·G·Holton,不仅把我的中文姓名入乡随俗地改革成名在前姓在后,并吝啬地删减成可怜的两个字母代号,然后冠上我丈夫的姓,开口闭口地呼我霍顿太太了。
有位姓李的中国太太,周围英国人不明白中国妇女婚后不改从夫姓,他们理所当然地认定李一定是其夫姓,始终以李太太长、李太太短地与之交往。更令人笑破肚皮的是另有位刘先生,他的太太姓王,当王女士在医院生孩子时,医护人员自以为是地在婴儿的出生证明书上,将孩子定为姓王,前来探视的刘先生则被大家大呼小叫地唤做王先生从了妻姓,弄得这位先生一头雾水,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我对于自己婚后的洋称呼好长一段时间不适应,感觉跟早先在国内看过的旧时代电影似的一股陈旧味道。每每自报家门时总改不过来说姓郭,以致于洋先生为此颇耿耿于怀,吃了亏似的念叨:“我不是郭先生。”一天清晨在院子里遇见公寓新来的管理员,他在我背后连着喊了两声:“霍顿太太!”因没感觉是在叫自己,仍径直往前走没答理他,管理员只得颠颠追上来,立在我面前又扯着嗓门大叫了一声:“霍顿太太!”吓了我一跳,才终于把我喊醒了过来,而眼前这位英国先生正一脸纳闷地盯着我瞧。就这么,英国亲友见我多次被唤做霍顿太太无动于衷后,便通情达理地征询应怎么称呼我才妥当。我自然喜爱大家直呼我的姓名,尽管我乐意,可当英国人得知我名莹而郭只不过是姓氏时,便坚持呼我为单字“莹”,令我多少有点过于亲热的感觉。他们的理论是私下交往哪有姓与名连在一块叫的,未免太过于正式和生分了,又不是开大会颁奖点名。
因姓名混乱引起的麻烦还不只上述这一桩。婚礼后准备去法国旅游,因当时我使用的是中国护照,向法国大使馆申请签证时护照上自然是娘家的本名。丈夫致电签证处咨询情况,工作人员翻找了老半天居然找不到我的护照,这可非同小可,护照丢了岂不是堕为没身份的黑人了吗。情急之下突然脑筋急转弯忙问先生:“你对人家报的是哪个名字?”他一拍脑门立即醒悟了过来,跟对方解释后总算松了口气。电话那端的法国小姐也客气地抱歉说,她光顾着一通翻找没想到是姓氏上面出了差错,这倒使她长了新见识,中国女人婚后姓名仍独立不从夫姓,以后工作中得多加小心才是。
由于护照与信用卡上的名字不相符,使得我离开英国出外旅游时闹出不少尴尬。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我前往银行用信用卡提取现金时,每每都要表演同样的一出活报剧。银行查看我的护照时,老问题伴随着职员的怀疑脸色一再出现:“护照与信用卡可不是同一个名字呀?”于是我马上急得赤红着脸,将一路上反复背诵过的台词噼里啪啦地倒出来:“护照上是婚前的姓名,信用卡则是婚后的夫姓。”每回银行职员听后便一致地再次低头一脸庄重,最后才咬牙跺脚相信我似的放钱。随着这一幕滑稽场面颠来倒去地上演,以至于那一阵子我道出最流利、最常用的英语台词,便是至关紧要的“我就是我”的身份申辩,真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