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日前,南京部分高校在开展特困生工作的过程中,除了加强物质资助外,精神资助也被提上日程。
(11月29日《现代快报》)
高念举:保护贫困生的隐私是精神资助的重中之重。
以往,资助者为了向社会展示自己的爱心,常拿贫困生“说事”。这样的场景我们并不陌生:贫困生依次走向主席台,从资助人手中接过钱物等,然后,贫困生代表讲话,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家境本来就是贫困生的隐私和痛处,将之公布出来,博得同情和帮助,无异于又在贫困的“伤口”上撒了把盐,贫困生的心灵会很受伤。给贫困生的资助,没有必要“大张旗鼓”,因为 “资助的最高原则,是保持受助者的尊严”。
奥体飞儿:大学生已是具有一定知识基础的年轻人,对他们而言,资助显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问题,因为这些他们完全可以勤工俭学来挣得,而他们的内心更需要人去关注。
因此,社会不仅要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更要下功夫有效化解他们的心理困苦,使贫困学生形成“直面困难,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健康自信”的价值观和人生观。